中华上下五千年,从诗词歌赋,到饮酒作画,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民族骄傲,更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藏。说到诗词歌赋,那宋词必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婉转悠扬的韵律,深情款款的文字,都让人不可自拔。
说起宋词,那么苏东坡一定会被提及。就像《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中所言:有中国人的地方,大抵都会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会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会遥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千百年来,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让人口齿留香,念念不忘。而苏轼,这个历史中的风流人物,成为了多少人心口的朱砂痣。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称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我们之所以对苏东坡念念不忘,不单单是因为这些诗词佳句,更是因为他的精神。他的一生宦海起伏,坎坷不平。不论是何种境遇,哪种灾难,他都可以微笑着面对。他是诗人,是画家,是美食家,是政治家,但他更是哲学家。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苏轼。他活得潇洒自信,真正的做到了诗意人生。上可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朝堂之上,他是国家重臣;乡野之间,他是闲散农人。
人间百年,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他是怎样在庙堂和江湖之间自由穿梭呢?人这一生,总绕不过亲情、爱情、友情,被七情六欲包裹的人生,必定也被七情六欲所影响。
一、亲情:父母之爱,兄友弟恭
宋仁宗景佑三年(一〇三六)十二月十九日,苏轼成生在四川眉山。苏轼幼年时,父亲苏洵每日都沉浸在书本之中,这对小小的苏轼影响颇大。再加上苏家本就是小康之家,没有温饱之忧。苏洵进京赶考,苏轼的开蒙教育则有母亲程氏来完成。而苏轼的母亲,更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女儿,教育苏轼对她来说小菜一碟。宋代司马光在程氏的墓志铭中写道:“喜读书,皆识其大义。”司马光,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能得到他的赞扬,是极为不易的。从此处,也可看出苏母程氏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和睦之外,还有他所居住的环境。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自古以来,竹就是君子的代名词。而苏轼的品性,亦如竹子。江晓英在《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说:“竹,自强不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顶天立地,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媚俗世。”这不就是苏东坡的性情吗?
而苏轼与弟弟苏辙的兄弟关系,在千百年来也颇受人追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写给苏辙的。他们一生聚少离多,书信词赋,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的载体。由此也涌现出了无数的名言佳句。
这样和睦的家庭,清雅的环境,对苏轼性情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二、爱情:因情而柔软,因爱而动人
在红尘俗世,最幸福的莫过于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徐志摩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句话,对徐志摩来说充满了悲情的味道,但是对于苏轼来说,却是幸福无限。
苏轼那首著名的悼亡诗“十年生死两茫茫”,让人闻之落泪。该是怎样的深情,才能让十年之后想起,依然伤痛不已。这首诗是苏轼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所做,王弗是通晓诗书的,并且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她更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江晓英在《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中说:“王弗在苏轼心中,分饰多个角色,有母亲般的温情宽厚,有姐姐般的温暖亲厚,更有爱人的温柔纯厚。”这样的女子,怎么会不令苏轼念念不忘呢?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是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王弗之于苏轼,事事提点,给予建议;而王闰之则是事事顺遂他的性情和兴致。在苏轼颠沛流离的半生中,王闰之不离不弃。二十五年间,辗转各地,从繁华到落幕,执子之手,笑看人生。
漫漫人生路,佳人在侧,冷暖相伴,这该是不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吧!两任妻子,各有千秋,历经的风雨,荒唐的人生,因为这样的美好,都微不足道了。
三、友情:良师益友,提携陪伴
朋友是什么?江晓英说:“朋友就是在一起可以制造风景,不在一起可以替你看风景,有了快乐一起可以分享,遇到困难愿意帮你承担的那类人吧”。朋友,就是可以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吵,陪你闹的人。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苏轼这一生,却有好几位知己好友。他们是苏轼的老师,也是苏轼的朋友。比如王安石,张方平,还有欧阳修。因为“乌台诗案”,牵连了数人。跟苏轼有瓜葛的,关系密切的,被流放、被贬谪,但他们毫无怨言。其中被惩罚最重的是王巩,宰相之孙。但是他不但没有一句怨言,反而回过头来安慰苏轼。
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是苏轼的朋友,也是苏轼的弟子。他们曾经各执棋子,树下对弈。也曾玩转句子,做诗词游戏。他们戏称苏轼的字为“石压蛤蟆”,黄庭坚的则是“树梢挂蛇”。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余味无穷。
秦观也曾作诗说:“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只怀忧。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这首诗充满表达了秦观愿意追随苏轼的决心,在秦观心中,苏轼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庙堂、财富。
苏轼的人生中,形形色色遇见了无数的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田院乞儿,甚至还有一些著名的和尚道士。对于苏轼来说,他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众生。他曾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纯真、质朴,敢说敢做,一生率性而为。因为他的率性,吃尽了苦头,但也因为他的率性,才看淡得失,不困顺境或者逆境,都能笑着面对。
历史的烟尘,已经逐渐远去。千年的文化,传承到现在,苏轼仍然是我们最喜欢的诗人。除了他的文学成就,更多的是他的为人处世: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乐尽天真不归。他始终以乐观、开朗和积极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狂风骤雨,荆棘丛林。
文
倾若尘写动人的文字,抒真挚的情感,愿每一个看过这些文字的人都能够有所启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