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无限 >> 无限类型 >> 正文 >> 正文

从零到百亿美元新加坡的生物医药园奇迹

来源:无限 时间:2023/3/25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生物医药被全球公认为是知识经济兴起后的核心产业之一,自然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资源倾斜的优质扶持对象,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当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布局和扶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但如何扬长避短,把握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机遇,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是摆在我国生物医药界一个重大而十分紧迫的课题。

这时,我们不妨把眼光投到新加坡,相信很多人都意想不到,这个国土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的城市级国家还有一个隐藏的代名词,即“亚洲生物城市”。

“亚洲生物城市”新加坡

作为亚洲发展最快的生物产业集群,新加坡依靠着强大的数码科技实力和充满活力的研究生态体系,不断地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无人知晓的生物医药领域“小白”成长为全球医药产品临床研究和试验管理活动中心,吸引着如辉瑞、罗氏、诺华等世界级药企来此发展,并将其设定为亚太地区总部。

年是新加坡政府正式将生物医药产业放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起始之年,这一年生物医药市场体量约为60亿新元。短短5年后,新加坡生物医药产值就达到了亿新元,按当时汇率进行计算,约合亿美元,这是新加坡自涉足生物医药领域以来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加坡生物医药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实现了大阔步前进,在年产值来到历史新高,达到亿美元,是张江高科医药产业规模的6倍之多。

时间进入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新加坡整体经济规模已出现了1%至4%的萎缩幅度,但在如此逆境之下,新加坡制造业产值仍然在年取得了增长,年增幅达到16.5%。而在这其中,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初步数据显示,生物医药业表现最为强劲,产值年比增长幅度接近20%。

发展至今,新加坡在生物医药领域共有多家企业,50多间制造工厂,50多家研究机构,行业相关从业人员人数超过人,庞大的市场体量和高精尖的人才队伍使其国际竞争力呈阶梯式提升,逐步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价值链的重要环节。

任何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既包含着必然性的趋势,又包含着偶然性的情形。那么对于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来说,它是如何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里将生物医药从0做到百亿美元级的市场体量,又是依靠着怎样的资源优势和运营体系吸引着全球药企巨头争先入驻?它的成功模式能给国内生物医疗产业园提供哪些参考,又有哪些可复制的经验?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俯瞰图

新加坡No.1园区:纬壹科技城

我们可以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一个标志性的特色主题园区当中——纬壹科技城。

自独立以后,新加坡领导层始终非常注重居安思危地持续学习,掌握了一套学习与适应的动态治理方法,及时地对经济发展策略再改革、再设计、再创造,调整到最佳策略。因此,新加坡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中一直都是快速前行,先人一步,提前布局,正是这种先知先觉,让其在一定时期内引领了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潮流。

作为曾经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四小龙”之一,新加坡不仅在工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运营和管理经验,到现在依然能够在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生物医药和高端制造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把自己的模式和理念复制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客观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在整个新加坡经济腾飞之中,产业园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载体,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引擎之一。整整50年的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经验,让新加坡在全球都享有盛誉。园区对于新加坡经济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集约化土地利用的工具,更是一个产业集群、环境构建的综合性软硬件平台体系,在“术”与“道”的层面都能够学习者以重要的启示。

年,在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在以知识为导向强化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双引擎”经济体系战略下,新加坡调整了以往工业区独立发展的结构布局,推行生产、生活、商业、休闲一体化发展战略,产业园区继续担当新策略下的重要承载体。

在布局上,新加坡构建了由北区电子高新科技园和南区新加坡科学园、纬壹科技城组成的两个高科技走廊,他们与其他39个工业园区和特殊功能园区,共同构成支撑新加坡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载体。

新加坡以园区串起的两条高科技走廊

纬壹科技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个被誉为“亚洲硅谷”的标杆性园区位于新加坡的西南部,从新加坡中心CBD区域到园区只有不到20分钟的车程(约6公里),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绝对的可达性优势。从距离和环境来看,这里是典型的城市花园型商务园区。

距离这个园区不远就是新加坡最知名的学府之一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耶鲁创意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先前建立、只有一街之隔的新加坡科学园(一条把两个园区连接起来的空中廊道正在规划),整个区域是新加坡西南面的重大教育与科技枢纽。

新加坡政府在这座科技城中提出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活力社群概念,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基于这个目的开始建设纬壹科技城。因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处于北纬1°,而且读音接近“唯一”,所以就这也成了“纬壹科技城”名称的由来,一语双关,表明这是全球北纬1°上唯一的一座科技城。纬壹科技城也是新加坡转型知识经济时代之后,在产业园区建设史上的大手笔和时代性标志。

纬壹科技城优越的地理位置

园区整体规划发展面积达公顷,大约相当于个足球场,按照新加坡政府最初的想法,是用15~20年时间把这个产业新城建成,预计总投资为亿新元(约合人民币亿元)。

而从1年发展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大概只发展了一半的面积,吸引了超过70亿新元(约合人民币亿元),进度好像稍微慢了一点,但是从开发面积与投资金额的精确同步来看,真的体现新加坡严丝合缝的规划落实,这才叫所谓的“一张蓝图干到底”。

纬壹科技城突破了传统园区的建设框架,综合考虑工作、学习、生活、消费等各方面需求,按照“一栋建筑就是一个创新社区”的理念,注重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和空间,增进互动。

在纬壹科技城2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汇聚了超过家领先企业和环球机构,超过家中小企业、50个企业孵化中心、16个公共研究机构、6所大学学院和近5万名员工,这里既有研发区,也有公共服务、教育、公寓、商业等其他配套设施,生机勃勃,氛围活跃,真正成为“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的综合社区。

纬壹科技城规划沙盘

纬壹科技城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整个新加坡完善、先进的科技平台和科技管理组织体系的集中地带,并因为其强大的产学研一体化能力,成为整个新加坡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事业中一颗最强有力的心脏。

如今,纬壹科技城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新城,甚至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很多地区“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的概念启蒙者,中国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和园区同行都纷纷到这里进行考察学习,国内众多产业园区也都以这里作为对标的范本。

自规划之初,纬壹科技城就定位于发展生物医药等知识经济,鼓励这些不同领域的学科彼此碰撞融合,不但成为连接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而且成为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研究平台。

目前,科技城基本已经完成以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为主的三大产业入驻和聚集,形成了很强的集聚优势和竞争能力。

其实,这些产业定位也不是新加坡政府拍脑袋定出来的,而是的确有实实在在的基础和因缘。比如,在裕廊化工岛发展成熟后,众多的化学工程师集聚,自然开始向化工制药方面转型,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纬壹科技城的生物医药产业。

另外,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清晰认识到这一点的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和国际仲裁法庭,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了强有力的机制体系,也大大促进了新加坡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产业格局方面,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三大产业的核心地位不断得到巩固,而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实现了从此前的“重生命医药与信息通信、轻咨询传媒”向“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三足鼎立”调整。

在各种软硬条件支持下,这个国际化、商业化、兼具内生性和开放性的科技平台,不仅可以吸引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人才和跨国公司前来合作或落户,而且可以推动本国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研发,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在这个平台内,政府公共部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从不同角度支持和推动新加坡科研界与工业界的合作、研发和商业化。

纬壹科技城三个认知角度

在这座风景绮丽的产业新城内,新加坡政府大力吸引国际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研发基地和实验室,以便帮助新加坡提升科技研发实力。新加坡在这里投入巨资建设科技平台基础设施,购买世界一流科研设备并邀请国际一流科学家提供咨询服务和管理,旨在实现建设国际研发中心、连接东西方的科研成果试验基地和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港口的目标。

我们以纬壹科技城的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部分——注重生物医药产学研一体化以启奥城为例来重点予以阐述。

生物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启奥城

在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方向确定之后,摆在新加坡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是,他们在生物医药领域完全就是一张“白纸”。80年代的新加坡在生命科学领域只有国立大学的生命学院在苦苦支撑,虽然实力强大,但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学领域,对生物领域的研究微乎其微。更让新加坡政府绝望的是,新加坡本土没有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药企业,也根本没有成熟的教育条件培养出相关人才。

进入21世纪,在生物科技行业积淀已久的新加坡逐步将生物医药业作为战略产业,并详细制定了“BMS”计划,该计划主要涉及三个职能机构,分别是生物医学科学小组(EDB)、第一生物资本(BOS)和生物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其中EDB负责工业发展,BOS负责对创新型公司进行战略性投资,而BMRC负责协调和资助公共部门和学术研究,并支持科学家的培训。

另一方面,政府也同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推出如“RIE”“研究、创新与企业计划)、医药创新计划(PIPS)等鼓励性政策推动该行业发展,并联合医药企业培养专业人才。而对于外商投资者,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还会为其提供大力的优惠政策支持,帮助其搭建伙伴关系,保障国际生物制药企业在新加坡的顺利发展。

亚洲顶级生物医药集群——启奥城

而启奥城就是其中最关键的“研发创新源头”与龙头企业重要承载体,这个生物医药主题的“园中园”承包了纬壹科技城大部分的产业用地。到目前为止,启奥城已经历五期建设,第六期将于年完成。

其位置靠近新加坡医院,非常有利于进行转化和临床研究。坐落在此处的专门研究机构包括:哈佛大学的癌症科学研究院(CSI),龙头企业如阿斯利康(AstraZeneca)、拜耳先灵医药(BayerScheringPharma)等。除此以外,这里的其他研究机构也开展其他基础性研究,如葛兰素史克(GSK)认知与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心、诺华热带疾病研究院以及一些医疗保健应用研究等。

全球著名的宝洁公司(PG)就在这里设有最新的保健研究中心。这座大楼产权是宝洁的,由新加坡本地开发商代建,拿地成本完全是按市场价格,并没有太多折扣,但后期的税收有返还机制。

宝洁的保健研究创新中心

已入驻的管理部门包括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生物医学研究理事会、科学技术研究理事会、生物伦理顾问委员会、经济发展局生物医学科学组、卫生科学局(HealthSciencesAuthority,HSA)等;已入驻的主要风险投资公司如生物第一资本有限责任公司、生物风险投资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

同时还有众多国际及新加坡本土生物技术公司、私立实验室、制药公司、研究机构入驻或设立代表处。

Matrix和Centros两栋办公楼,入驻单位以政府部门和公共研究机构为主

启奥城的打造,是完全按照医药产业集群和链条延伸的理念——从生物科学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到产品开发生产、药品采购配送以及提供医疗体检服务,来完善整个生物科技与医药产业的价值链,目的就是把这里建设成为东南亚甚至整个亚洲的生物科学与医药产业区域枢纽中心。

我们在启奥城现场看到,这里非常注重生物医药的核心痛点——“招才引智”,这也是新加坡在这个产业领域迅速实现弯道超车的独门秘籍:

以生物医药公共研究机构及实验室为主,从全球范围积极引入整合了国际知名制药公司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以及私人孵化机构等。众多优秀的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和研究人员汇聚在此,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研究生培训计划,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发展。各组织机构的研究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最先进的科学设施与服务,使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这里集中了7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有2多名研究人员,为生物医药科研人员和生物医药公司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密切合作的科技平台,加快了从科研成果到临床试验以及进一步商业化的进程,形成了从上游研究到下游开发的发展链,加大了研究成果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启奥城四大定位目标

同时,新加坡政府还以各类优厚的助学金、奖学金等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人才加入园区。从3年到年,一共吸引了位海外生物医药奖学金得主和学者。如果你在启奥城里散步的话,碰到10个人当中有8个可能都是生物医药博士。

园区共享科学技术平台主要包括SPF(养老鼠的动物实验中心)和BSF(BiopolisSharedScientificFacility,启奥科学设备共享平台),里面都是成本极为昂贵的精密机器。

BSF是隶属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下的业务单元,主要提供的生命科学研究及技术测试共享平台包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DNA测序仪、流式细胞仪、高内涵筛选系统、基因芯片系统、组织学系统、蛋白分析系统、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衍射等,目前已经建成三个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核心的直接科研服务包括玻璃器皿洗涤,组织和细菌培养基的制备,化学试剂、塑料制品、玻璃器皿供给等,这些科研服务可以减少各研究机构的成本并加快研发的速度,为启奥城的生物医药研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启奥城的产业内容

由于生物医药研究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料,启奥城内部还特别安装了风力垃圾疏运系统。这种系统利用空气的鼓动将无毒性的固体废弃物运输到一个集中的地方进行处理。同时为了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这种系统被安装在建筑物的底部,并连接七栋建筑,在地下构成了一个排废的网络。此外,启奥城也采取区域冷却系统来集中制冷,供给园区内部的企业。

面对巨大的校内技术和专利对商业化转化需求,启奥园城充分发挥技术交流分享平台作用,加速科研成果从研发到临床进一步商业化的进程,形成了从上游研发到下游开发的完整产业创新链。

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还在启奥城内设立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局,促进产业与学术研究之间的联系,对园区内产业项目进行认证、资金资助、园区资源协调等工作,帮助企业顺利落地。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经营理念是新加坡产业园区成功的又一重要筹码,这条铁律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国内,还被复制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裕廊工业园就是最初的应用者,大获成功,之后引进中国的苏州工业园区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等,也是收获颇丰。

在启奥城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同样如此,政府部门、私人企业和市场开发集团之间紧密合作,新加坡政府全程参与,适时创新体制机制和制定相关政策,确保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产业化,而以裕廊集团为代表的市场主体则主要负责资源的配置和项目建设的有效推进,当然还包括后续的管理运营,双方分工明确,执行有力。

新加坡每年会在生物医学的研发领域投入约15亿新币,并额外拨款37亿新币用于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加坡设立国际或区域总部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享受低至15%的企业税收优惠;按合格建筑物或构建物施工、改建或扩建的合格资本支出,为企业提供初期25%免减税,以及其后每年5%免减税等。在人才培育方面,新加坡推出“生命科学人力开发计划”,鼓励更多医药领域的人才投身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发工作。

启奥城一期主要产业功能

启奥城的发展对新加坡生物医药研究和制造业发展的推动效应显著,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奋斗,新加坡已经彻底甩掉了“生物医药小白”的帽子,并以一匹“黑马”的姿态成为了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极为重要的一环。

而在更具说服力的产值方面,新加坡从5年开始到现在,连续16年达到百亿美元级的市场体量,并一直保持增长,从未出现下滑;生物医药产业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5%,所创造的增值额占制造业增值总额的25%,已上升为新加坡制造业增值额最高的领域;世界排名前十的药物中有60%是在新加坡生产的。

除了众多新加坡本土生物技术公司、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之外,还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进入,比如葛兰素克认知与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心、癌症科学研究院(CSI)、国立大学医学医疗组织(NUHS)、诺华(Novartis)热带疾病研究院等,而且,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也创建了16个公共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以及一家科技拓展公司,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市场对接工作。

启奥城一期主要租户

启奥城的发展历程与新加坡“BMS”计划的不断落实息息相关,园区重视技术创新,并系统构建了完善的产业孵化体系,正逐步向新加坡“BMS”计划的终极愿景——亚洲生物城迈进。

为了吸引更多研究、实践和教学机构汇聚新加坡,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在纬壹科技城内建设了新加坡领导网络与知识学院,将在一个园区内汇集众多的商学院、企业大学和专业服务公司,以推动领导力与人才的培养。此举可加强园区内研究、管理和培训之间的联系,鼓励企业与学术机构携手应对经济挑战,加快全新最佳方案的实践与应用。

此外,纬壹科技城还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7年在纬壹科技城设立了分校区,校区内设有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继续教育中心、孔子学院,并考虑开设研究生院,使南洋理工大学和新政府在启奥城和启汇城投入的资源产生更好的协同效应。在这里,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

新加坡顶级学府聚集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纬壹科技城的这种技术商业化和产学研一体化是十分有针对性的,这主要是根据产业关联性、未来市场需求和新加坡产业基础三方面来确定的。

生命科学的研发与环境工程有一定的关联性,而现代产业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中,信息科技除其本身产业特点外,也与其他产业有密切关联。而选择这三类产业也是综合考虑了产业关联性、未来市场需求和新加坡产业基础这三方面的因素,其中生命科学产业更是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分析研究,因为新加坡该产业的发展基础薄弱。

但是研究显示,未来市场需求强劲、产业贡献值大是促使新加坡政府决定发展该产业的重要因素。为此,从年开始,新加坡政府以启奥城为产业平台,先后不惜重金邀请了一批国际知名生物科学家来启奥城设立自己的实验室,发展相关项目。

例如,罗氏与新加坡各类科研医疗机构合作成立转化医学中心,拜耳医药与保健公司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推进拜耳一体化转化临床网络项目,诺华制药公司与新加坡经济促进局共同投资成立诺华热带疾病研究所等等,激发了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究活力。

纬壹科技城的产学研一体化联动

目前全球30多家知名生物制药公司都将新加坡作为主要研发基地,来发展各自在东南亚乃至亚洲地区的业务。这个项目希望通过这样的产业选择,创新思维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生态系统,使各类型的私人企业和公共机构能在其中良性竞争、互相合作,逐步发展壮大。

在这里,各政府职能部门参照跨国公司的体制设立董事会,作为其决策机构。位于启奥城的科技研究局,其董事会由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企业家出任董事,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等。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不仅创建了16个公共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还成立了一家科技拓展公司,致力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并鼓励更多公司应用新科技取得竞争优势,通过政府引导,运用市场机制,有效解决了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对接问题,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成为新加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连接器”和“加速器”。

以人为本:配套、设计与环境

此外也要谈谈配套、设计与环境,这在生物医药主题园区这种高度强调研发和吸引高端人才的地方就尤为重要。

纬壹科技城的园区商务配套主要包括多处图书馆、印刷厂、4个座席的报告厅、座席的礼堂、会议室、公共交流空间、餐厅、咖啡厅。这些科学共享平台和配套都位于启奥城中一栋名为Matrix的主体建筑,其他建筑通过高架走廊可与Matrix连接。

纬壹科技城的建筑设计特色,就在启奥城这种高架走廊中上有很好的展现,其设计充分考虑了特殊产业的需求。因为这里以生命科学研发为主,需考虑实验室的安全特殊设计,同时也要协调相关设施,达到整合利用的高效。

我们可以看到,其一期的7栋高密度建筑之间都通过高架走廊连接起来,这种设计不但体现了启奥生物科技园的建筑整体性、美观程度和现代感,更重要的是加强了科技建筑群的空间紧密度,增加了研究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启奥城富有特色的高架连廊

这也是我国主题特色园区可以好好取经的地方——纬壹科技城是一个%无障碍园区,没有任何围墙和围栏,与周围城市无缝融合。园区有一个很直观的特点,就是鸟瞰的时候会感觉楼层密集,但真正走在园区内却非常舒适便捷,感觉不到压抑,其规划理念采取的是“米可达”,非常强调无障碍的步行,“重人流、轻车流”,突破了传统产业园区所固有的产业和城市相分离的弊病,推行了“产城一体化”理念,集成了产业园区所特有的生产功能和城市所特有的生活服务功能,实现生产、生活和人的平衡发展。

步行的舒适便捷性得到高度重视

而且,园区尤其注重通过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设计,将每栋建筑系统性地整合起来,园区物业的每一处设计都是“产业思维、以人为本”,想方设法让科学家、企业家、员工常常有机会碰面,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实现符合知识经济和创新人才要求的综合创新社区的建设理念。

想方设法增加人与人交流的概率

因此,纬壹科技城可以说不断在挑战和颠覆新加坡原有的规划体系。园区在规划设计之初就采取了不同于综合工业区和一般科技商务园的方法,遵循了“一栋建筑就是一个创新社区的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功能的完备性和混合性,综合考虑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并特别注重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和空间。在纬壹科技城内,既有研发区,也有公共服务、教育、公寓、商业等其他配套设施,使园区成为一个综合社区式的“城中之城”。

一栋建筑就是一个创新社区

我们在现场看到,在科技城很多楼房内,既有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又有居住公寓、零售与休闲配套商业单位,还有科技孵化器和政府服务部门;启汇城在大楼负1层甚至开设了纬壹地铁站,充分体现了综合创新社区的建设理念。

此外,园区内还提供了各种可供企业使用的会议设施及基本的商业配套设施,尤其是供人交流思考、环境怡人的咖啡厅和随处可见的各类桌椅最为数目众多,甚至还有很多体育运动设施和儿童娱乐设施。

纬壹科技城随处可见的儿童设施

此外,纬壹科技城非常注重保留园区原有的地形地貌与绿化覆盖率(超过40%的园区面积)。依据地形打造的绿色走廊婉转贯穿于整个园区,和园区外的新加坡南部山脊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山体绿廊体系。在科技城内部建有纬壹公园、罗切斯特公园、尼泊尔山等公园,并且在科技楼内每个楼层设置绿化花园露台。这样,在保证科技人员拥有优质的工作环境之外还同时拥有舒适的品质生活环境。

为了方便科技城内部人员的出行和增加科技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纬壹科技城还建设有高空行人走廊和一个设计非常巧妙的步行系统,后者采取了林阴遮蔽的小径和庇护画廊连接科技城内部主要的活动节点。

绿色建筑、垂直生态

纬壹科技城通过产业设计来布置功能区,各个区域与预设产业紧密契合,除此之外,还大力发展城市核心功能区和居住休闲区,为专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依托和辅助。

科技城的主要功能元素构成中,工作为55%,居住为33%,教育为7%,休闲为5%。这一理念反映在用地上就是用地布局的多样性与混合型。纬壹科技城采取紧凑的用地布局概念,以减少园区内部不必要的交通量,但是各组团间却预留出足够大的空间,使各个产业组团可以有机地扩建成长。

目前来看,纬壹科技城的确基本实现了当年的目标: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和优美社区氛围的创新产业新经济体,在一小片土地上打造未来无限的产业发展空间;创造宜人的硬件环境,催化科学研究技术社群,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家、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具有新环境和交流氛围的园区,成为新加坡充满活力的技术研发和休闲娱乐中心。

可以说,这的确是一个全球“唯一”、空前绝后的精品园区项目,是新一代科技城中的佼佼者,它的成功,跟政府战略决策层的格局、特殊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区域位置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并再难以复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