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E小调,作品95号,作品写于年。当时德沃夏克在美国纽约音乐学院任院长。这部交响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真切的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的种种感受和对遥远的祖国—捷克故乡的深切思念。这里既有对美国繁忙紧张的资本主义大都市生活的直接印象,也有阅读描写美洲印地安人生活的诗歌的深刻感受,作品的中心内容是倾吐作者对捷克乡土的无限怀念之情。作品在吸取了美国有色人种民间音乐的某些素材的基础上,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著称,交响曲由既对比又统一的四个乐章组成。德沃夏克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捷克语:AntonínLeopoldDvo?ák,年9月8日-年5月1日),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出生于布拉格(时属奥匈帝国,现属捷克)内拉霍奇夫斯镇,早年入布拉格音乐学校,毕业后进行音乐创作,年受聘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受到祖国民族复兴、发展民族文化的思潮的影响,接触了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品;—年春应邀在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教学并任院长,回国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年去世。
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有《第九交响曲》,为作者受邀到美国期间所作)、《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第4交响曲》、《第7交响曲》、《狂欢节序曲》、《奥赛罗序曲》、《胡教徒序曲》、《随想谐谑曲》、《幽默曲》(又称《诙谐曲》)、《斯拉夫舞曲》、歌剧《水仙女》、《阿米达》,以及交响诗《水妖》、《午时女妖》、《金纺车》、《野鸽》等等。
往期经典:
清明节特辑—生命与死亡的赞歌丨大提琴演绎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
厦门六中合唱团《这世界那么多人》太好听了
北京冬奥会BGM17《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莫扎特
曹秀美演绎空灵的《哥萨克摇篮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