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印度人,很多人都会想起恒河边的苦行僧。他们衣衫褴褛,却意志坚定,进行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苦行”。
有人常年不洗澡,全身涂满灰烬;有人一生不理发,长长的头发盘起;有人不剪指甲,任其自由生长;还有人将手臂举起,任其萎缩干枯……
那么印度人为什么如此热衷所谓的“苦行”哪?
印度的苦行僧印度自古就有探索人生哲理的传统
有赖于印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次大陆的居民得以丰衣足食,这为他们在精神世界的追求提供了物质保证,于是高僧、大德、先知和圣人辈出……
印度教徒的人生也被分为四个部分:学生阶段(Brahmacharya)、居家阶段(Grihastha)、林栖阶段(Vanaprastha)、遁世阶段(Sannyasa)。
当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以后,就可以离家到森林中去修行,参悟人生的真谛。他们冥思苦想,人因何而生?又因何而死?活着又为了什么……如何才能看破生死获得解脱?
“解脱”是印度教的核心,与佛教的“开悟”异曲同工,目的是摆脱轮回,实现梵我合一。
恒河边上的苦行僧在瑜伽哲学中,苦行是实现“解脱”的关键
印度瑜伽大哲——帕坦加利在《瑜伽经》中讲述的“八支行法”是修炼瑜伽的法门。
八支行法包括戒律(Yamas)、规则(Niyamas)、体式、调息、收束、集中、冥想和三摩地(Samadhi)。戒律包括不杀生(非暴力)、不说谎、不放纵、不偷盗和不贪心,其中非暴力是核心,而规则包括净化、知足、苦行、学习和敬神,其中苦行则是核心。
可以看出苦行(Tapas)在瑜伽中的地位。其实瑜伽本意是“控制内心中思维的波动”,就是一种苦行,是精神上的苦行。
佛陀在觉悟之前,曾经苦行6年
据说悉达多太子离开迦毗罗卫国后来到当时摩揭陀国都城——王舍城,在附近的洞窟中跟几位苦行僧大师学习《吠陀》和《奥义书》。
佛陀在苦行林中苦行后来悉达多发现这些理论并不能使人获得解脱,于是独自一人去了苦行林苦修。他就那么一动不动,日复一日地打坐冥想,每天只吃一点点食物来维持生命。如此苦修6年,他的身体变得极度瘦弱,四肢如同枯槁,臀部就像骆驼的蹄子,肋骨突出,眼窝深陷,干瘪的肚子紧贴背脊……
大神希瓦就是一个苦行者(Tapasvin)
希瓦大神全身涂灰、披着兽皮,每日打坐冥想,不问世事,是典型的苦行僧形象。他被认为是苦行僧的守护神。
希瓦双眼紧闭,对世俗生活毫无兴趣。他对外在世界熟视无睹,只在意内在的解脱与喜乐。他和他的信徒们鄙视世俗世界(Prakriti),因为在他们眼里那是短暂的,而他们追求的却是“永恒”。他们要冲破“有限”的世界,抵达“无限”的喜乐。
他们感觉不到痛苦、不听声音、不看影像、不尝味道、不嗅气味……他们盘腿打坐、任白蚁在身上筑巢、毒蛇在脖颈缠绕,他们完全脱了离物质世界……
希瓦是苦行者的守护神除了可以获得解脱,苦行也是与神灵沟通并获得超能力的重要途径。印度教神话传说中通过苦行获得大神恩典的故事不胜枚举,总是某某阿修罗通过苦行感动梵天而获得超能力,之后却无恶不作,甚至把天上的神仙都赶出了天庭,于是大神毗湿奴或者希瓦就会去收拾残局,将恶魔杀死……
神话里说的恶魔,其实是“心魔”,一旦人的内心被心魔操纵就会误入歧途,所以“苦行”这种人与心魔的斗争是一直持续的。
年6月北京
内容原创图片来自互联网
专注印度文化,探索瑜伽本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