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不只是“青绿”——海宁市庆安幼儿园大三班
十月,我们在“大中国”主题活动中,学习了解了中国的四大发明、龙的传人、中国功夫等内容,孩子们对祖国有了初步概念。而在主题推进中,孩子们对于北宋的服饰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故事从“民族服饰”说起
她们穿的也是民族服饰吗?
我也见过这些人,她们在跳舞。
她们的头发怎么这么高?
她们的衣服好漂亮呀~
白云是流动的裙摆,山是大地的魂。一轮明月朗照千年,嶙峋的峭壁上青绿点点。只此青绿,醉了时光,醉了江山无限,《只此青绿》曾经燃爆了春晚,感染了每一个中国人,今天,再一次点燃了大三班孩子们的热情。当身穿青绿色曳地长裙的舞者一出场,孩子们便立马认出。在一番充分的自主表达后,我们也清晰的了解到孩子们真实的感受与经验,也捕捉到了他们真实的兴趣点、问题点。我们的项目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
她们的衣服也和我们不一样
古装蓝绿
——这是古代的衣服,就是这样的;
——她的袖子都又大又长,都可以拖到地上;
——他的衣服很好看,是一半绿一半蓝;
——宋朝的衣服都是这样大大的、长长的吗?
宋服小调查
……
衣服的领子跟我们的不一样。
衣服配有很多的头饰。
男生头上会带一个帽子。
衣服的外面都会有一件披着的,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衣服是上面短,下面长的,不过不会盖过脚,不然走路就不方便。
“
这叫“青绿腰”?
青绿腰陡峭
——这个动作最有名,他叫青绿腰。
——她在用动作假装是山很陡。
——他好厉害啊,能把腰压的那么低。
——我们学舞蹈的时候也有下腰。
——我也想试试,不知道行不行。
——下腰很难的,我们舞蹈老师说不能自己做这个动作,会受伤的。
“
她们都不笑?
我们觉得……
——他们看起来有点凶;
——跳舞的时候不是说要笑眯眯的吗?
——这样很酷;
——如果他们笑起来肯定更好看!
老师的话
“
《只此青绿》中的舞者们用全程无声的演绎展现了北宋江山。在孩子们眼中,舞者的发型就像层峦叠嶂的山峰,服装也是青青绿绿,就像江南风景画。在了解了舞蹈的内涵后,孩子们也将目光聚集到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第一次欣赏后
这幅画怎么那么细那么长呀?
我看到了很多山,这个颜色和我们彩色笔的颜色不一样。
我看到缝隙里还有人和房子。
这座山里的颜色跟舞蹈里的衣服是一样的。
“
我好奇的小问题......
——这画的是哪里?
——这里面的房子怎么和我们不一样?
——这是谁画的?
——那么长的画得画多久呀?
——这个是什么时候的风景呀?
小百科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画作,整幅画,纵51.5厘米,横.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
带着疑惑走进画里......
关键词:11.9米
——这幅画真的超长,我要划好久才可以看完;
——11.9米,我妈妈说有11个我那么长;
——我感觉我看都看不完;
——一定画了好多好多好多年才能画完。
11.9米有多长???
量一量、记一记
——我家在4楼,妈妈说差不多就有11.9米那么长;
——11.9米就是11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
——马路边的围栏有11.9米那么长;
——我每天坐的公交车就是这么长;
11.9米要好多积木连起来这么长。
11.9米要好多小朋友手拉手这么长。
画了什么?
01
千里江山
这副画里都是山,数不清的山。
那里面的山,都一样吗?
——不一样,有的山是高高的、尖尖的,有的是矮矮的;
——有的山是单单的一座,有的山是好几座叠一起的;
——有的山看的很清楚,有的山好像很淡;
——有的山上很高,都有云了。
——有的山上还有树,山缝里还有小房子。
我们的“奇特山”
“
02
独特的建筑
“
他两边连着桥;
好像是建在水面上的一样;
这个亭子还有两层呢!
Q
这个亭子有什么用??
“
就像西山公园上的亭子一样,是给古代的人看风景的;
如果他们走累了,也可以进去休息。
东山公园也有亭子,爬上去可以看到很远。
下雨的时候可以在亭子里避避雨。
03他们都在干什么?
我发现他们两座山之间有人。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我们来找找看
爸爸带着孩子去农田里割稻子。
在院子里种花。
他在江边钓鱼。
这里有个村落,村落里的人早上出去工作,晚上回家休息。
区域里的江山?
“
人物大畅想
可以去买菜。
划船看风景。
爸爸可以和宝宝玩游戏。
可以去露营。
有些人可以去钓鱼。
建造自己喜欢的房子。
充分欣赏后,孩子们自发的在区域中表达着自己的经验、观察和思想观点,不仅呈现方式的多元,更是创作内容的多元。
在这趟艺术之旅中,我们尝试将高不可攀的艺术作品向“生活化”转变,从幼儿的视角与体验出发,放慢脚步,欣赏——探究——创造,一步一个脚印的让孩子们获得多种生活和艺术经验的积累。而孩子们在美术作品中的变化也,从小心谨慎的模仿到无拘无束的大胆表达,从枯燥无味的再现还原到自由洒脱的快乐创作。
庆幸我们没有和孩子一起仰视艺术,没有小心翼翼的欣赏和创作,没有让孩子们失去自由的创作空间和机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