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无限 >> 无限选择 >> 正文 >> 正文

深入解析统计审计里面本福特法则如何运

来源:无限 时间:2023/1/21
白癜风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705/9145503.html

引言

年5月,财经记者贺宛男发表了重磅文章《东拼西凑的10%》,揭露了许多当年上市公司操纵财务数据的手法。有趣的是,它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千方百计地将净资产回报率做到10%以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当时证监会有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净资产回报率在10%以上,才有资格配股。现在A股市场的主要融资手段是定向增发,而在20世纪90年代,还没有“定增”这个“新生事物”,所以配股资格是决定上市公司能否融资的关键。年,财经作家周俊生在其专著《金钱的运动》中谈及此事。他指出,其实用不着去搜寻具体的操纵证据,只要把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数据拿出来汇总一下,立即可以发现:净资产回报率在10%左右的公司数量异常集中。

仅此一条,足以说明问题。这种不需要微观证据,直接从宏观上给出证明的方法,叫作统计审计,以上只是一个简单案例。统计审计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强力的工具,叫作“本福特法则”。本福特法则的内容,可以这样简单理解:把上市公司的历年财务数据拿出来,不论什么项目,统统罗列在一起,只看它们的首位数。应当预期,其中大约有30%是以1为首位数字的。如果不是,那么这一堆数据中,很可能有假。此时你应当警觉起来,准备做进一步的审查。

这是什么道理呢?从数学上说,时间序列数据之间通常存在着一些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比如说,销售收入每年增长15%左右,净资产每年增长10%左右,等等。那么对一个等比数列来说,显然首位数字出现1的概率是明显大于其他数字的。你可以这样想,等比数列从1增长到2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从2增长到3所需要的时间就短多了,因为基数变大了;从8到9甚至一步就跨过去了;从10增长到20也相对慢,从20到30或者从30到40就相对快多了。从到、从0到也都同理。

按照严格证明,对任何一个无限等比数列来说,首位数字出现1的概率大约是30.1%,出现2的概率是17.6%,出现9的概率只有4.6%。当然实际数据不可能吻合得这么完美,所以本福特法则的检验标准就是首位数字出现1的概率大约为30%。事实上,除了时间序列数据,本福特法则还有更广泛的适用场景。比如说,世界各国的上市公司市值数据也符合本福特法则。以年5月为例,当时美国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数据中,以1为首位数字的占29.7%,日本为28.5%,英国为28.4%,法国为29.3%,德国为26.5%,韩国为26.1%,都与本福特法则预测的30%相差不多。

我们也可以更换其他时间节点,比如年8月或者9年3月,结论都是差不多的。对于这一点,读者们可以自行验证。这个现象怎么理解?这说明,如果将一个国家的上市公司视为一个整体,则它们的市值分布存在着一些宏观规律。我们可以用雁群来打比方。在微观上,每一只大雁的飞行固然有其微观的表现规律,有时快,有时慢;但是在宏观上,整个雁群的形态却是稳定的。每当有某几只大雁相对落后时,就会有另外几只大雁向前突进,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

我们可以对全体美股的市值数据取对数,然后分档归类,不难发现,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美股上市公司中,市值在1亿美元到10亿美元的数量最多,市值在百亿美元和千万美元级别的数量较少,市值在千亿美元以上或者百万美元以下的就很罕见了。正态分布的数学意义是无穷多个二项分布的叠加,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美股上市公司这个群体。假设有数千个企业,最初它们都具有同样的市值,每过一个时期,其中一部分公司的市值会增长,另一部分会下降。

经过若干期之后,只有少数公司能够持续上升,另有少数公司将会持续下降,这两类公司构成了正态分布的两翼。而更多的公司表现涨跌互现,它们的市值也因此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正态分布的中腹。请注意,上述过程决定了一个国家上市公司市值的整体分布形状,它与具体某家公司市值上升或下降的概率无关。在牛市中,每家公司的市值都更有可能上升,但是仍然只有少数能够高速增长,同样也会有少数公司掉队落后,留在中间的总是大多数。所以在整体扩张的同时,它的形状仍然可以保持不变。

熊市中的情况也是这样。当然,我们这里观察的都是全球最大的几个股票市场。在较小的市场中,本福特法则就很有可能不成立了。比如沙特,它的市场结构就不是什么“雁群”,而是阿美石油这一只“大象”带领着一群“小老鼠”。当我们对年5月的A股市值分布进行检验时,会发现其中首位数字为1的比例只有22%,明显低于本福特法则的预测。我们又更换了其他时间节点进行检验,得到的数据最高也就是25%,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就相当于本福特法则向我们发出信号了:有问题!

对A股市值分布进行分类归档,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市值在十亿元与百亿元之间的公司数量最多,市值达到百亿元和千亿元的公司数量依次减少,这一点与美股等其他市场相同。但是市值低于十亿元的公司数量急剧减少,似乎一下子消失了。由此可以基本断定,A股在市值分布的右端,也就是小市值这一端出现了异常情况。于是我们选取了历史上比较极端的几个时间点,对A股亿元以下市值的公司数量进行分档,发现它们的分布情况确实迥异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右端应该是平缓向下的,也就是说,市值越小的公司数量越少,但是A股恰恰相反。A股的小市值公司数量很大,而且往往积聚在一个阈值之上,低于这个阈值的公司数量才开始急剧变少。这个阈值是随着市场行情变化的。7年10月,大牛市顶点时这个阈值大约是19亿元。8年12月,熊市底部时这个阈值下降到7亿元。年6月,市场见顶前这个阈值又上升到49亿元。年2月,市场见底时这个阈值再次下降到37亿元。年5月,这个阈值为19亿元。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个阈值?答案是很明显的:壳价值。可以说,除了个别在股东和监管方面有瑕疵的公司,其他所有A股上市公司都有壳价值,所以这个壳价值就成了一个市值阈值。一般公司的基本面无论有多差,它的市值都不会低于这个数值。那么这个壳价值又从何而来呢?这是一个典型的反身性过程。首先因为A股股民给的估值高,所以同样的资产注入A股的潜在利益大。然后又因为潜在利益大,所以大股东更喜欢在A股进行资产重组,于是A股的壳价值也就水涨船高了。正因如此,所以壳价值也是随着市场行情上下波动的。牛市里壳价值较高,熊市里壳价值较低。

这与我们观察到的市值阈值情况相吻合。如果我们的研究到此为止,那还算不上什么发现,顶多是了解到了A股的某个特征罢了。假如你想从壳价值上面直接获利,就得判断壳价值本身的升降。而壳价值的升降又是与市场行情同步的,所以这就等于要我们预判市场的涨跌。假如我们有这本事,还管它什么壳不壳的呢?但是如果我们从“雁群”动态变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件事,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从微观上说,每只股票在短期内涨跌的概率应该都是差不多的。

换句话说,涨跌概率相等的股票正处于均衡状态。如果说涨跌概率不一样,那么肯定会在幅度上弥补回来,也就是说,最典型的随机漫步是涨跌的概率和幅度都对半开。除此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均衡状态:一种是上涨概率小但涨幅大,另一种是下跌概率小但跌幅大。除此之外,那些“很有可能大涨”或者“很有可能大跌”的股票,我们一般是碰不到的,只有非常精明优秀的选股者才能把它们找出来。而且,如果这种股票大量存在,它们就不会在阈值附近形成集聚了。

结语

那么从宏观上看,市值在阈值附近的股票,它们的表现规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因为价格下跌的空间已经被封死了,所以它们的特征应该是“一般不涨,一涨就大涨”。投资这些股票,就相当于用大概率的沉寂来换取小概率的爆发。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股票一旦开始上涨,很快就会远离阈值,从而失去下跌保护,于是很有可能重新下落,回到阈值附近的集聚中去。让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把上面的分析重述一遍。壳价值支撑起了一群死气沉沉的公司,它们的基本面乏善可陈,虽然没有多少下跌空间,但是也没有上涨的理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