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益生菌行业内核符合健康趋势,产业链结构日趋明晰
1.1.益生菌有益肠道健康,活菌应用条件苛刻、生产壁垒较高
益生菌是对健康有益的活微生物:益生菌是“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益生菌定植于人或动物肠道、生殖系统内,对人体稳态起调节作用,通过抑制有害菌增殖、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合成营养物质等途径对宿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自发现起来,益生菌的功效仅仅围绕有益于肠道健康。自年巴斯德发现乳酸菌以来,益生菌特性及功效研究不断深化丰富。年,俄国科学家、诺奖得主梅契尼科夫提出“酸奶长寿理论”,认为酸奶中的乳酸杆菌会抑制有害微生物增殖,延长人体寿命,益生菌保健功能受到追捧。年,国际“益生元之父”吉布森将“刺激特定有益菌群生长、活性的非消化性食物成分”定义为益生元,为增益肠道有益菌群提供又一路径。此外,膳食纤维对益生菌生长起促进作用,益生菌影响膳食纤维肠道内发酵模式等相关研究也在不断细化深入。
人体内的益生菌超过种,其中20种在人体内长期定植。益生菌在进入肠道后,会与肠道中原有菌群发生栖生、共生、偏生、竞争和吞噬等复杂的关系,最终起到促进机体健康的作用。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具有维护消化系统健康,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能特性:
(1)益生菌维护消化系统健康:补充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阻止致病菌的入侵、粘附和定植,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从而起到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
(2)生成营养物质或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益生菌在体内可直接或间接产生维生素、氨基酸、短链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并产生多种酶或酸类促进乳糖、钙、蛋白质的吸收;
(3)提高人体免疫力:益生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刺激淋巴细胞,促进产生能抗同类病原菌的抗体,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益生菌作为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添加物,符合健康化的大趋势,也在自发现以来超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即包括:上游菌株的研发与生产,下游作为添加剂在各个领域进行应用或直接食品化、药品化。
益生菌的起效条件较为苛刻,故对研发生产、实际应用的过程均提出较高的要求,是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的产业。由于益生菌是活菌,益生菌上述健康功能的起效是建立在有一定数量(通常认为产品中不低于cfu/g或cfu/mL)和活性的活菌安全到达小肠或者结肠这个基础上的,并且需要这些益生菌在食用后进入体内仍保持正常活性和代谢。而益生菌在到达肠道之前会暴露于胃液和胆汁内,这些酸性较强的环境导致大部分菌群在到达小肠或者结肠前就已死亡,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益生菌的活力,这对生产及应用益生菌的公司提出了技术上的高要求。
—株性能优良的益生菌从其分离、筛选、评价到相应终端产品的生产、推广须经历基础研究、功能研究、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过程,对研发能力提出十分高的要求,且在以上各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解析菌株的环境耐受、肠道适应以及益生功能的分子机制。此外,在益生菌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又需要菌株高密度发酵技术、冷冻保护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和活性保持技术等产业化应用技术才能提高益生菌制品的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把控都至关重要。
并且,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和《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企业想获得益生菌相关的专利权,不仅需要发现新的菌株,还需证明其工业用途和可存活,是一个专业、规范的长期过程。从益生菌的基础科学研究到益生菌的产业化开发和实际生产,都需要科技研究和技术积累。企业需要经历长期的基础研究和实践论证过程才能取得相应的知识产权、掌握相应技术。
除此之外,益生菌原料菌粉生产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在益生菌培养、分离、贮存、包装等环节涉及到许多大型设备以及低至零下18摄氏度的恒温、10万级以上的洁清度等苛刻条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满足益生菌制品生产、贮存环节对于设备和车间洁净度的要求,企业成长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一定的时间积累,行业内的研发类企业拥有先入优势。
1.2.产业链上下游分离,下游应用以乳制品为主,多元化场景不断培育
由于生产益生菌对技术要求高、前期投入大,下游需求企业很多没有单独的生产能力,使得产业链清晰的分为上游生产供应商和下游终端消费品制造商。
益生菌产业链上游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类: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益生菌原料销售与提供益生菌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益生菌原料菌粉供应商的再上游则为葡萄糖、蛋白粉、蔗糖等发酵原料生产商。我们认为提供益生菌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是最考验公司研发能力的商业模式,提供方案往往是以专利权申请、益生菌原料生产销售为基础,配以更全面的服务进行深层的客户关系绑定,目前国际上头部益生菌企业均有此实力。
全球益生菌产业链上游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专利多为发酵菌种。数据显示,-年间全球益生菌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植物乳杆菌(80件)、干酪乳杆菌(68件)和嗜酸乳杆菌(件)三种,均属于发酵用菌种。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发酵食品是益生菌产业中的开发重心。从应用层面来看,益生菌专利多集中在乳制品加工制作、生物生长调节剂、医疗卫生以及生物酶等应用领域,这也是国际专利多为发酵菌种的原因。
2)全球益生菌原料供应市场复合增长率约5.6%,集中度较高。年全球益生菌菌粉、发酵液、胶囊等原料市场规模约7.9亿美元,至年原料市场的规模增长到11亿美元,CAGR为5.6%。其中,作为酸奶制作中重要原料之一的乳酸杆菌整体销售额约占整体益生菌原料市场的61.9%。目前,全球益生菌原料供应前两名分别为丹麦科汉森与美国杜邦,根据年报,-年科汉森发酵剂、益生菌及酶业务营收6.17亿欧元,有机增长率稳定保持在7-8%;杜邦营养与生物科学销售收入由年9.7亿美元上升至年28.12亿美元,同比增长.9%。
益生菌下游终端消费品制造商较为丰富,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生产商、益生菌终端消费品生产商、功能性食品生产商以及宠物食品生产商等。益生菌下游需求的应用场景主要可分为:乳制品、药品及保健品、动植物用益生菌。
(1)乳制品及其他发酵食品:益生菌的应用分为两种,一种是进行益生菌发酵,生产包括酸奶、乳酸菌饮料、豆奶等发酵乳制品,此外还有乳酸酒、食醋等。除发酵功用外,益生菌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糖果、冰淇淋、烘焙食品中,为食物提供特殊风味和营养。益生菌还常被添加于婴儿、孕妇及中老年奶粉中,利于肠道菌群平衡。年,全球含有益生菌功能性食品市场价值约为亿美元,年约达到亿美元,5年CAGR为18%,根据BCCResearch预测,年全球益生菌膳食补充剂的市场价值将达到88亿美元。此类别是全球益生菌的最重要应用领域,占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的85.9%。
(2)药品及保健品:益生菌保健品除了片剂、胶囊、颗粒剂等传统剂型外,还出现了口香糖、牙膏等新形式产品。常见益生菌保健品、药品包括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等。年,全球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市场价值约为17亿美元,其中胶囊产品的销售额最大,占比约为75%。药品与保健品在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为8.6%。
(3)动植物用益生菌:益生菌也被用于动物饲料,调节禽畜肠道菌群并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生长。益生菌还可改善奶牛瘤胃微环境,增加肠道有益菌群,提高奶牛产奶量。植物微生态制剂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种植,能够改良土壤,预防土壤板结,提高肥料转化率。
2.发达国家益生菌行业景气度高,头部参与者综合实力强
2.1.国际益生菌市场仍快速增长,主要参与者实力雄厚
根据欧睿国际,目前世界上益生菌产业已近达亿元,依然处于增长趋势。在全球益生菌行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亚太地区整体市场规模表现抢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益生菌消费规模占全球规模的份额进一步扩大,高达47%,其次是欧洲22%(西欧15%、东欧7%)、北美16.5%和中东6.5%。
年美国,意大利,中国,日本及俄罗斯为前五大市场,其中中国市场零售额约30亿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5%,亚洲、欧洲与北美是全球益生菌市场的集中区域。人均消费方面,年发达国家如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益生菌补充剂人均消费额分别为10.6、6.8、6.3美元,而我国人均消费额仅为0.4美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几年该品类快速发展。
全球益生菌上游企业竞争格局为寡头竞争。国外益生菌产业起步早、制度较完备、技术较成熟,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一些国际企业拥有资金及品牌力量,在全球市占率较高。如法国拉曼、科汉森和杜邦(丹尼斯克)共占据美国70%的市场,因为其技术先进、研究成熟并拥有全球知名的专利菌株,如鼠李糖乳杆菌GG、动物双歧杆菌BB12、嗜酸乳杆菌NCFM等。
科汉森:年由丹麦药剂师ChristianD.A.Hansen创立,总部位于丹麦荷尔首姆市。年9月签署《联合国全球契约》,年3月,在丹麦纳斯达克OMX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员工超过人,遍布30多个国家。公司在五大洲都建有生产设施,生产工厂平均每周要接受三次严格的检查。
具百年菌种研究历史,从事酶/益生菌/天然色素以及用于膳食补充剂/非处方药/婴儿配方奶粉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具备多年菌种研究历史,是自有营养健康中心益生菌供应商,拥有世界上较大,生产能力强的菌种工厂。公司每年将营业额的约6%用于研发,14%的公司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全球19个应用与研发中心,主要基础研发机构设在丹麦,每年与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展开科研合作,是20多家国际科研协会和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产品类型包括酶、益生菌、天然色素,以及用于膳食补充剂、非处方药、婴儿配方奶粉和动物饲料行业的产品等。乳品发酵剂是科汉森公司较大的业务,占公司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二。科汉森公司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建立了全球规模较大的乳品发酵剂工厂。目前,科汉森公司在法国、德国、美国和丹麦四国建立了发酵剂生产部门。在全球5个国家的工厂拥有GMP,Kosher,ISO、FSSC等资质。
为人熟知的BB-12源自科汉森收集的乳品发酵剂,被美国FDA认为“GRAS”,于年获得中国卫生部新资源证书,年11月中国卫生部正式批准用于婴幼儿食品。它具有出色的耐酸和耐胆汁功能,优良的肠道黏附能力,是目前临床研究较多的益生菌,研究涵盖早产儿到老年人的所有人群。研究表明BB-12对婴幼儿和孕妇具有特殊功效,对普通人群也有改善肠道功能、调节免疫等功效。
杜邦-丹尼斯克:美国杜邦公司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提供能提高人类在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和交通等生活领域的品质的科学解决之道。杜邦公司成立于年,在全球70个国家经营业务,共有员工79,多人。杜邦科学探索的历史悠久,并成就无数创新。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2亿美元,获批约1,项美国专利和约2,项国际专利,在全球拥有10,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以及超过家研发设施。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杜邦如今在更多的地区与更多的人开展合作。
拉曼:加拿大拉曼公司是世界上3大益生菌制造商之一,产品线包括单菌,配方份和药品。拉曼公司(LallemandInc.)是拉曼人类营养(LallemandHealthSolutionsInc.)的母公司,是一家加拿大私营企业,专注于从事酵母、细菌、及微生物相关成分的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等业务。弗雷德·舒勒先生于19世纪末在蒙特利尔成立了拉曼公司。拉曼人类营养(LallemandHealthSolutionsInc.)先后收购了国际知名的益生菌生产商InstitutRosell(年)和HarmoniumInternational(年),并将其整合为一体,形成今天的拉曼人类营养。两家公司专长互补:InstitutRosell通过其菌株,HarmoniumInternational通过其无与伦比的生产灵活性为北美生产提供复杂的益生菌配方,这些都要感谢它们所具备的最领先的生产技术以及专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方面,专门服务于拉曼人类营养的益生菌工厂分布于全球以下地点:米拉贝尔、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加拿大);圣西蒙(法国);维也纳(奥地利)。
在亚太地区中,日本的益生菌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益生菌的功效作用在日本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其应用领域广泛,产品形式多样,遍及乳制品、口服液、口香糖、化妆品、酱油、牙膏、胶囊等。日本益生菌企业在亚太地区拥有优良品牌影响力并拥有知名菌株,如明治乳业的LG21(L.gasseti)L.cascishirota和LB81、日本养乐多的干酪乳杆菌等。
年,益生菌产业化起步,乳酸菌饮料“养乐多”问世。随后数十年间,益生菌的行业应用不断繁荣丰富。年,日本明治药业实现低聚果糖的工业化生产,是首个产业化的益生元产品。年,丹麦汉森实验中心研发出直投式酸奶发酵剂,保证酸奶发酵的稳定品质。
明显看到,国际益生菌上游头部企业并非只有益生菌一项业务,除了益生菌以外,还有很多功能性菌种的培养研发所需的基础都是相似的。上游企业围绕为下游客户提供完备的稳定体系解决方案,不断研发新的菌种、不断派生自身的业务条线,对于益生菌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生产线建设越完备全面,自身的可服务下游客户范围便越广泛,提供的服务也将更优质完善。
2.2.详解达尼斯克与杜邦发展历程,海外对标知兴替
美国杜邦公司是国际知名化工企业,业务领域涉及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和交通等诸多领域。杜邦公司拥有百年菌种发酵生产经验,并以全球领先生物配料公司的广泛资源为后盾,由旗下的营养与健康事业部负责益生菌的研究和生产,并由微生物组研究益生菌对健康和养生的用途。
年杜邦以63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酶及食品专用添加剂制造商——丹尼斯克,丹尼斯克是排在诺维信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工业酶制造商,收购丹尼斯克有助于增强杜邦公司在工业生物技术,包括再生能源与材料等领域的领导地位。我们认为,丹尼斯克以食品添加剂为初始业务,并逐渐拓展益生菌、酶制剂等业务,对国内企业发展极具参考意义,故在此详述。
2.2.1.益生菌供应商综合发展,经营范围覆盖食品添加剂(略)
2.2.2.产品力与品牌力双管齐下,打造全球益生菌领跑者(略)
3.中国益生菌行业蓬勃兴起,优质企业有能力进行国产替代
3.1.益生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益生菌产业起步较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益生菌在我国的研究才真正起步,中国的益生菌产业开发也相对落后于欧洲、日本等地区。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健康化需求和对益生菌了解逐步提高,我国科技部也高度重视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发展和产业化升级,国内益生菌市场发展迅速。
预计年我国益生菌市场的产品规模将会接近亿元。我国益生菌市场现处于快速增长期。从细分行业看,益生菌食品生产需求占比最高,且以发酵乳制品为主。年,我国酸奶行业销售额达到亿元,同增18%,首次超过牛奶。全球益生菌产品中,保健食品与药品占比8.6%,根据BCCResearch预测,年全球益生菌膳食补充剂的市场价值将达到88亿美元。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未来发展潜力大。
我国益生菌市场龙头优势明显,从市场集中度看,合生元(母婴龙头)排名第一,其次是江中药业(药店)、无限极(直销)、丽珠、汤臣Life-space益生菌等。
3.2.上游原料供给仍被进口菌种垄断,上游国产企业崛起正当时
3.2.1.上游原材料供给以进口菌为主,研发积淀需要时间
益生菌产业链上游可分为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益生菌原料销售、益生菌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提供三类。目前,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基本由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传统研发强国垄断,国内进口原材料市场上,国外企业垄断也十分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功能性食品市场都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占据。消费者更加信任进口食品的质量和功效。益生菌领域,目前我国市场是无论是添加益生菌的乳制品、饮料,还是终端消费品冲剂、饮品和固体饮料,主要使用菌种都来自于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
国外厂商美国杜邦(50%)与丹麦科汉森(35%)为国内益生菌原料占比最大的两家公司,光这两家国外公司就占到国内整体原料市场的85%左右,其余厂商约15%。益生菌原材料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厂商相对较少,年产能及产值在千万规模以上的公司主要有北京科拓恒通、江苏微康生物、河北一然生物、上海润盈生物四家。
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仅有江苏微康生物,该公司专业专注于益生菌的研发、生产及应用。虽然国内益生菌产业开发起步较晚,但仍旧在菌株的专利申请及开发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如昂立的ONLLY品牌(植物乳杆菌LP-ONLLY、嗜酸乳杆菌LA11-ONLLY、长双歧杆菌BL88-ONLLY)等。科拓生物年成立于北京怀柔,是研发、生产和销售益生乳酸菌及其制品,并提供整套产品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适合中国人肠道的益生菌研发生产。目前拥有北京、呼和浩特、金华、青岛4大产业基地、超过2万平米现代化生产工厂。科拓恒通自主研发并产业化了干乳双歧杆菌V9、植物乳杆菌P-8、瑞士乳杆菌H9、酪乳杆菌Zhang4个“明星级”核心菌种。河北一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益生菌、乳酸菌科研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然生物拥有2,余株优秀菌株资源库——YMCC,通过不断研究突破了菌株功能研究技术、产业化核心技术、菌种应用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乳酸菌生产工艺,可实现乳酸菌、益生菌等21种菌株和60多个微生态制剂的产业化。
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益生菌市场的不断发展,分离自中国人肠道菌群以及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将凭借着更为适合中国人肠道菌群特点的这一优势逐步取代进口益生菌菌种。不同于西方的肠道微生物结构,中国人群肠道微生物是以考拉杆菌属为优势菌群的群落结构,这种特点也受到遗传和中国特有饮食习惯的影响。此外,现代中国人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比较频繁,饮食习惯也日益多样化。未来适合中国人的菌种需带有生命力强、能够防止坏菌滋生并有多项调节肠胃功能等特点。综上,引进的国外菌株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人,国外引进菌株在中国人的肠道环境里也不一定能够有效定植并发挥功效。
之所以国内市场遭到外企垄断,主要是益生菌市场对产权和技术的要求高,国内企业起步晚,知识产权和技术落后,成长需要一定时间。益生菌相关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是企业开展益生菌制品业务的核心,也是保证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关键。目前,由于我国益生菌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基本由美国、日本、俄罗斯等起步早的传统研发强国垄断。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和技术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而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和《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企业想获得益生菌相关的专利权,不仅需要发现新的菌株,还需证明其工业用途和可存活,是一个专业、规范的长期过程。从益生菌的基础科学研究到益生菌的产业化开发和实际生产,都需要科技研究和技术积累。企业需要经历长期的基础研究和实践论证过程才能取得相应的知识产权、掌握相应技术。
除此之外,益生菌原料菌粉生产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在益生菌培养、分离、贮存、包装等环节涉及到许多大型设备以及低至零下18摄氏度的恒温、10万级以上的洁清度等苛刻条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满足益生菌制品生产、贮存环节对于设备和车间洁净度的要求,企业成长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一定的时间积累。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营养、健康科学研究、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长期以来都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者更为信任进口产品的质量和功效,国内企业在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等方面与进口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益生菌这一领域,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的益生菌原料菌粉在我国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国内原料生产公司在规模和市场份额上都与之差距较大。除了“养乐多”、“妈咪爱”和“LifeSpace”等在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中占有很大份额的国外品牌外,我国部分自主品牌的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也在使用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的益生菌菌株。
3.2.2.科拓生物或将引领益生菌上游国产替代趋势
科拓生物年成立于北京怀柔科学城,是研发、生产和销售益生乳酸菌及其制品,并提供整套产品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家食品添加剂综合生产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健康医疗、畜牧养殖和农业种植等领域。
对标丹尼斯克的成长路径,科拓恒通在益生菌品牌打造上想象空间大。
对标丹尼克斯的成长之路,公司未来可在益生菌自身品牌打造上有望取得一定的成绩。益生菌行业研发有专利壁垒,上游研发至关重要。目前科拓已经在上游益生菌菌株的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拥有干酪乳杆菌Zhang、乳双歧杆菌V9菌种的相关专利权,目前拥有北京、呼和浩特、金华、青岛4大产业基地、超过2万平米现代化生产工厂。我们认为科拓可以依靠自己的专业性发展自己的品牌,完成从菌株研发到品牌制作的产业链整合,在我国益生菌的上游蓝海市场脱颖而出。
3.3.下游应用广泛,健康意识崛起带动益生菌产业发展
大部分益生菌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分地区来看,全球益生菌消费市场中亚太地区占比最大,占47%,其次为欧洲、北美和中东,占比分别为22%、16.5%和6.5%。
近年来我国益生菌产业飞速发展,大量益生菌产品涌现,近5年我国益生菌产业以高于15%的增速快速发展,从下游需求结构来看,根据中国保健协会数据,72.40%应用于乳品工业,乳制品成为益生菌的最佳载体,同时在药品、冲剂(9.45%),动物用益生菌(10%),保健品(6.5%)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3.3.1.乳制品及其他发酵食品市场空间较大,相关品类规模快速增长
益生菌行业下游最主要的产品为乳制品,即为由益生菌参与发酵的,后期添加活性益生菌的功能性食品,主要类别有酸奶,乳酸菌饮料,益生菌奶粉等。由于健康意识的不断崛起,酸奶、乳酸菌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速较高,年酸奶增速24%,乳酸菌饮料增速7%。
在益生菌产业链的下游中,乳制品是最重要的发展赛道。我国发酵乳制品的消费规模占国内益生菌整体市场的78.4%,是国内益生菌产业重要增长动力之一。我国乳酸菌饮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是含乳饮料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年五年间,我国乳酸菌饮品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1.2%,年中国大陆乳酸菌行业市场规模达.8亿元。未来中国大陆乳酸菌市场将持续稳定发展,有望在年达到.4亿的规模。
分品类分析,乳酸菌市场上低温乳酸菌发展较早。由于要求乳酸菌饮品中含有活的乳酸菌,低温乳酸菌需在2-10摄氏度贮存和销售,密封包装的活性乳酸菌保质期较短。-年五年间,低温乳酸菌的复合增长率为7.6%,年市场规模为亿。
常温乳酸菌是另外一种常见乳酸菌饮品,常温乳酸菌是另外一种常见乳酸菌饮品。从消费趋势看,常温乳酸菌饮品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年维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是乳品企业抢夺市场的关键。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年五年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规模从77.2亿元增长至.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8%。未来5年内,随着宏观经济增长趋缓、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逐步饱和,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至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有望达.9亿元。常温乳酸菌饮品无需冷链运输、易于贮藏,产品销售区域得到了很大扩展,易于切入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同时,常温乳酸菌饮品便于携带,可适应各种饮用场景,消费人群更为庞大,因此有望成为乳酸菌市场未来的主要增长赛道。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内生产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的生产商主要有伊利、小洋人、光明等知名企业。
我国乳制品行业格局稳定,伊利蒙牛作为双寡头,其对益生菌的需求以及战略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益生菌行业的体量拓展。
伊利股份在益生菌领域的发展:伊利股份是我国乳制品优秀龙头企业,一直在益生菌行业加速创新,其菌株也逐步完成了从引进到研发的发展过程。年伊利与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最大食品企业之一的芬兰维利奥公司签约,买断其5年内全球著名益生菌LGG中国独家使用权。此后伊利多项产品,例如LGG瓶装酸牛奶等都含有这种引进的益生菌。此外伊利和行业内著名企业杜邦公司也有着合作,年伊利旗下新食机品牌的益生菌类新产品——伊小菌正式上市。伊小菌产品实为乳酸菌固体饮料,美国杜邦公司是益生菌固体饮料制造的先行者。伊小菌利用了杜邦公司的明星菌株,副干酪乳杆菌Lpc37、乳双歧杆菌Bi-07、乳双歧杆菌Bl-04、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HN。其中,添加的乳双歧杆菌HN可有效降低有害病菌在肠道内的存活率。
随着我国益生菌研发的不断发展进步,伊利也逐渐开始对益生菌菌株进行自主研发。公司年宣布第一株自主研发的专属益生菌菌种BL-99诞生,并推出益生菌酸奶“益消BL-99”,布局功能性酸奶领域。
蒙牛乳业在益生菌领域的发展:年蒙牛旗下首款益生菌产品——轻享益生菌固体饮料全新上市,蒙牛与益生菌行业内著名企业杜邦合作,选用%美国杜邦进口4联菌:乳双歧杆菌HN、嗜酸乳杆菌NCFM、副干酪乳杆菌Lpc-37、乳双歧杆菌Bi-07,利用冻干技术制备,每袋亿CFU活性菌,低脂健康,还添加了菊粉,为营养助力。产品以固体饮料的方式呈现,可直接食用,也可冲水、泡牛奶、酸奶,还可以DIY早餐。
作为乳业龙头企业,蒙牛早于行业之先就展开了益生菌相关的科研创新工作。年,蒙牛就与全球最大的菌种研究供应商——丹麦科汉森集团展开深入合作,双方共同建立的“蒙牛—科汉森益生菌合作实验室”。年,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菌种在蒙牛问世。
3.3.2.保健品市场空间较大,新入参与者助力提高渗透率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99.09万亿,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两者均呈现相对稳健的增长趋势。同年,国内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元。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逐年增长,19年相比13年增加了约1pct,加之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态势明显。
从世界银行各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数据来看,截至年,中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远低于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未来在医疗保健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增长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及0-15岁人口分别约为2.54亿人和2.50亿人,加和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5.97%。叠加医疗保健消费需求潜力、老幼人口比例增加、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未来益生菌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消费需求有望提升。
我国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约占总疾病负担的70%,且慢性病患病比例居高不下。在高脂高热膳食结构及刺激性、不规律饮食习惯作用下,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胃炎、慢性肠炎等慢性疾病对居民造成了严重负担。然而,居民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在短期内较难改变。
研究显示,补充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维护肠道稳态,益生菌还可调控肠道对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促进血糖调节,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同时,从消费成本看,常规的益生菌食品及补充剂成本均较低,性价比优势较强,对消费者不构成严重负担。
3.3.3.动植物用益生菌市场稳步发展,结构转型利好益生菌需求
动物微生态制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已在畜牧养殖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奶牛养殖和饲料青贮。据下图,-年,我国饲料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年达到亿元.,年为亿元,主要系生猪产能下滑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影响。年至年,我国饲料添加剂生产和销售均呈稳步增长态势,年产量已超过1万吨,同比增长9.62%,销售额达亿元,同比下降12.75%。
年以来新型肥料异军突起,。截至年末,已经有80%的传统化肥企业实施了转型,新型肥料成为行业新增长点,截止年末中国各类新型肥料企业共计约家,较年末增加一倍多,微生物肥料占新型肥料总产量的28%,仅次于商品有机肥料。
4.看好上游益生菌企业成就细分龙头,下游企业应用有望培育爆款(略)
4.1.科拓生物:国内优质益生菌供应商龙头,综合发展空间大。
4.2.伊利股份:乳制品龙头企业,酸奶新品增长强劲。
4.3.HH国际控股:国内早批益生菌企业,双主业驱动发展。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天风证券)
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