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阐述:车辅相依,唇亡齿寒
1.释义
辅:颊骨。车:齿床。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谚语。
辅车相依: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相关。意义:指命运紧密相关联。
2.出处
《宫之奇谏假道》来自《左传·僖公五年》(第一次借道:《僖公二年》。第二次借道:《僖公五年》)
记录了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道打虢国,虞国大臣宫之奇上谏述说利害关系被无视,结果虞国因此灭亡。
3.相关成语:假道伐虢
4.选题扩展
故事发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氛围活跃的大分裂时代。无数人杰前赴后继,无数故事盘根交错。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它讲述了晋献公向虞国借道打虢国,回来后顺带灭了虞国的故事。虢国和虞国本来唇齿相依,但虞国国君目光短浅,借道于晋,引发了悲剧。
一要展示其中的本义,揭示其教训意义。颊骨和齿床相互依存,嘴唇没了,牙齿也会遭受危险。比喻利益相关的两方互相依存。这样的道理寓于晋虞虢三国的关系中,更加令人警醒。
二要人物栩栩如生,不改变历史的情况下,突显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深挖人物的内心。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唇亡齿寒的故事也是一个绝佳的体现。晋国的成功,离不开晋献公的野心和荀息的计谋。同样,虢国和虞国的悲剧也离不开虢公的目光短浅和宫之奇的无能为力。
三要营造古装戏的氛围,台词、人物动作与之适应。台词以白话为基底,带些文言文的样式。动作最好程式化,有古典的韵味。
人物表
主角宫之奇
虞国大夫,爱国的有识之士,在乱世中,却报国无门。服装朴素,深色系,形象苍老。目光坚定而有神,清瘦。
反一荀息
晋国大夫,狐狸一般老奸巨猾洞悉人性的人。眼睛细长,目光闪烁。服装比较华丽,浅色系,也比较瘦。
反二晋献公
晋国国君,藏而不露的野心家。狼一样的政治家。有耐心和爆发力。喜形不露于色。
反三虞公
虞国国君,目光短浅,贪图享受,大脑简单。
反四虞国大臣
附和虞公的昏庸大臣。
宫夫人
宫之奇夫人,温柔,善解人意,端庄大方。
虞夫人
虞公宠妾,爱慕虚荣。美貌但肤浅。
荀息随从
跟随荀息出使虞国的随从。有武士气概。
宫母
宫之奇家仆
旁白:春秋时期,群雄割据,战火纷纷,同时也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公元前年,晋国的第19代君主晋献公意图讨伐虢国。但有一个问题,令他颇为烦恼。在晋国、虢国之间,隔了一个虞国……
第一场荀息定计
晋献公书房日内
人物:晋献公荀息
(晋献公翻看竹筒间连连连叹气,引起了一边侯着的荀息的注意。)
荀息:大王何故叹气?
晋献公(放下竹筒):卿一向知我,不妨猜猜。(看向荀息。)
荀息(立刻作揖):臣不敢。
晋献公(摇手):无妨。猜一猜。
荀息:臣斗胆一猜。(晋献公捋胡点头。荀息抬头,继续说道,)是为了虢国。
晋献公(被击中的样子):卿既然知道,有何良策?
荀息(露出阴险的笑容):没有比讨伐虢国更简单的事了。大王,你只要问虞国借道就可以了。
晋献公(严肃的样子):虞国凭什么答应我们的要求?
荀息:只要大王舍得屈产的马匹与垂棘的玉璧。
晋献公:这可是我们的至宝。
荀息:只要虞国答应借道,这两样宝物就像寄存在我们的外室一样。攻破了虢国,我们可以顺势把虞国也拿下。
晋献公:哦?你怎么确定虞国一定答应我们的要求?你不知道,他们有一个宫之奇吗?
荀息:宫之奇?臣自有办法去应对。
晋献公:好,出使虞国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可千万小心那个宫之奇。
荀息:是,臣领命!
第二场晋国献宝
虞国大殿日内
人物:宫之奇荀息虞公虞国大臣荀息随从虞公宠妾虞夫人
(荀息手捧玉璧,和自己的随从一起走进了虞国王宫。)
虞国大臣:使臣觐见。(荀息上前,大臣接过玉璧,呈给虞公,虞公面露喜色。宠妃看见这么好看的玉璧,眼睛都挪不开。)
虞夫人(靠向虞公):大王,你看……
虞公(向虞夫人使一个眼色,然后对荀息说):这么远到来,辛苦了。你们大王叫你献上如此的宝物,是有什么请求吗?
荀息(作揖):回大王。以前冀国残暴无道,从颠軨入侵虞国,攻打鄍邑三面城门。我国伐冀使冀国受到损伤,如今虢国无道,在客舍筑起碉堡,用来侵略我国的南部边境。敢请贵国借条路用来向虢国问罪。
(一旁的宫之奇听到这个请求,开始警醒。)
虞公:这个嘛……(看向自己的臣子们)你们怎么看?
虞国大臣:依臣看,晋国如此诚意,又师出有名,大王不妨与晋国共举,同谋大事。
虞公(面露满意的神色,却压制着,看向宫之奇)宫大夫,你又是怎么看的?
宫之奇:臣,臣以为不可。(所有人惊讶地看着宫之奇。)
虞公(惊奇):何出此言?
宫之奇(作揖):晋国用心险恶,不可不防。
荀息(听了这样的话,开始着急):宫大夫如此,可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们大王献上宝马玉璧,命我好言相劝。晋国谦卑至此,不过是为了与虞国同仇敌忾而已。
宫之奇(冷笑):同仇敌忾?还是为了你晋国的一己之私?虞、虢两地紧相连属,互相牵制,若虢国失陷,虞国又怎能独善其身?
荀息:宫大夫多虑了,虞国是我国同盟,又怎么会连独善其身都不可以?
宫之奇: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又怎么知道你们私下的盘算?你用甜言蜜语迷惑大王,是何居心?
虞公:好了!宫大夫。来者是客,何必如此?(宫之奇无奈不再说下去。)
虞夫人:宫大夫是因为和皇上一起长大的缘故,才如此不尊重大王。他的话,不用作数。
虞公:夫人说的是。(对荀息)好,我答应你们的请求。
(宫之奇叹气。)
第三场爱国无门
宫之奇家里夜内
人物:宫之奇宫夫人
(宫之奇一个人喝着闷酒,他的夫人来与他作陪。)
宫夫人(抢过宫之奇手中的酒杯,倒满一杯):妾身满饮此杯,与君作陪。(说着,喝了下去。但有些不胜酒力,被辣到了。)
宫之奇:夫人何苦如此?
宫夫人:俗话说,“夫唱妇随”,您有心事,妾身也当分担。夫君为何烦恼?
宫之奇(叹气):虞国国运一年不如一年,我为此担忧啊!
宫夫人(给宫之奇添上一杯酒):您与大王亲近,可以多多进言。
宫之奇(喝下那杯酒):正是因为如此,大王才不听我的话啊!今天答应了晋国借到伐虢,一旦得胜,我虞国也是晋国的囊中之物啊!
宫夫人:俗话说,“车辅相依,唇亡齿寒”,颊骨和牙床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也会寒冷。说的正是我们和虢国的关系。
宫之奇:这个道理,你都知道,大王他却不知。
宫夫人:夫君,您真是报国无门啊!
(宫之奇叹气)
旁白:虞国出兵,和晋国合力攻下了虢国的下阳,但没有完全占领虢国。三年后,公元前年,晋国再次提出借道的要求……
第四场宫之奇谏假道
晋王宫日内
人物:虞公宫之奇
(虞公端坐主位,宫之奇侍立其旁。)
虞公:晋国再次提出借路,吾有意再次与晋国结盟,爱卿以为如何?
宫之奇:臣以为不可!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国是我们的外围,如果虢国被灭了,我们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虞公:晋国和我们同宗,又怎么会背信弃义?
宫之奇:晋国国君谋图霸业,他们做过的背信弃义之事还少么?泰伯是大王的长子,只因为没有跟随在身边,就不允许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现在却连虢国也要灭掉,又怎么会顾及虞国?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
宫之奇(微微叹一口气,继续说道):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你的言论,有辱鬼神,不可采纳,我意已决,给晋国借路,与他们同盟。
宫之奇:大王,你就听我一次吧!此事真的关乎虞国存亡。您如果不听,我宁愿辞官,远走他乡,也不要看着国家在自己眼前灭亡。请大王三思!(跪了下来。)
虞公:好吧,我许你辞官。
(宫之奇抬头,惊讶愤懑的样子。)
第五场远走他乡
宫之奇家门口日外
人物:宫之奇宫夫人宫母家仆
(宫之奇带着家眷在门口,家仆牵来马车。)
宫之奇(叹气):虞国等不到年终了……
宫夫人:夫君,你尽力了。
宫之奇:从此山高路远,不知何处是故乡。
宫母:儿啊,世道不好,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宫之奇(点头。)
家仆:老爷,都备好了。
宫之奇(回头看着故土,无限留恋):让我再看一眼我的故乡。(闭眼几乎就要流泪。过一会儿,又睁开眼)我们走吧。
(一行人上了马车)
旁白:出兵虢国回来的路上,晋国灭亡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如同宫之奇所预料的那样。从此世间再无宫之奇的故乡。晋国借路伐虢的计策也被记录在了《三十六计》,称为“假道伐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