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说符
这个曾是我们疫情后一起学习的第一篇,也是我心里感觉最动人的一篇。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
子列子是壶丘子林的学生,学什么呢?大都以为是学道,道又是什么呢?很多人说不清,因为道无所不包,无处不在,而语言是有限的,用有限去概括无限,自然是不明智的,况且很多东西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有些东西不说还好,一说就错,说话已经很难了,教别人说话就更难了。
那么列子和壶丘子林到底学什么呢?我们导入一些想象,或者场景还原,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去领悟那些不为人知的对话。
列子说:老师,我怎么可以让我的生活美好,身心舒畅,让我走的路都正确,让我的每次选择都不后悔……
我们可以一起用这一个故事解决我们所有的人生问题。
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壶丘子林说:“你懂得保持谦退,才谈得上持养身心。”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决定知识的含金量,上面这个解释是最普遍的,也是读了最没感觉的。
一个好的老师,是可以一步步把你带进“悟道”的殿堂,不会有任何忽悠的成分,我们当下的大部分国学,忽悠的让你觉得很正确,但却没有什么作用。
这里壶丘子林背后的意思:你知道做事的后果,就可以和你说“立身处事”的道理了,持身就是我们在社会上如何管理我们的身心,如何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如何思考,如何做事虽然都是“术”的层面,但这里面也有很多原则和学问的。
列子曰:“愿(书上错了,写成了顾)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
列子说想听您讲讲“持后”的道理。壶丘子林简单的说了六个字“顾若影,则知之”你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就知道了。
我们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预想的后果,这个后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致呢?历史可以验证,但如何在没有验证的时候,提前知道呢?就好像买了股票之后能不能赚钱,做一件事有没有心理准备一样,怎么去把握呢?当列子带着这个生命的大问题去问的时候,老师送给他六个字,一步步引导他用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这就是历史上署名的列子观影的故事。
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列子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影子,现象是:身体弯,影子也弯一些,身体直,影子就比较正,可能影子的变化没我们想象的那样,但影子随身体变化却是事实。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
由此可见,影子的变化依赖于身体的动作,影子本身是做不了主的,要找到一件事的主宰者,一件事的源头,就容易把握后果了。从观影想到处世,一件事做的顺利与否会受到很多外物的制约,而不在于个人的主观意志,只有对后果的成败有一个全面的把控,才能在遇到风险的时候全身而退。
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这就是保持谦退,才能使自己处事领先的道理。这里面隐隐约约浮现出一张思维导图。1如何过好这一生2要了解这一生,了解这一生你所要追求的,要去做,要能够承受失败,要接受每一个结果并找到产生这个结果的根源,然后做事就可以领先了。
有时候看看自己的影子就可以领域人生,影子的变化是跟着身体来的,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就好像自己的影子,字如其人,字是影子,文如其人,文是影子,言如其人,言是影子,看到你的影子,就看到你自己了,你的影子好不好,影响的是你的“持身”。
说到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有的人重过程,有的人重结果,比如修路,建筑规划一个小区,或者建一栋大厦,必须要拆除一些旧的,这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人说,有人骂,有人不满,可等你把一切做好了,环境很好很方便。
大家又会夸你有远见有魄力,所以成大事者,会注意影响,又能不受影子的影响。王安石当年变法的时候提出“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国家变法,天变,祖宗的教条,一般人的闲言碎语都不要放在眼里,这样才好成就自我。知道了这些,就可以“持后而处先”了,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降低自己,反而能赢得尊重,置生死与度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老子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事情的发现变化,人有自私的一面,但有的地方,只有能担当的人,才能取得大家都信任,就好像武将的身先士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体现了古人应有的气度。
曾经有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
说有人到处寻找名师不可得,他的影子问:“找什么样的名师?”
答:“能面对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名师。”
影子说:“我就是名师。”
他问:“怎么说?”
影子说:“无论何处,我皆形影不离,我的身形晨长午短,随时间改变,且形状处于不同的地形,也会有相应变化,在时间和空间面前我都可以自由。”
问:“你怎么做到的,可以无视时空的改变?”
答:“因为无我无心,便没有时空的束缚。”
这篇文章的“列子观影”也是千古名篇。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
关尹子是列子的师爷,他对列子说:说话表达,言辞优美,反馈的回音也是好的,讲了坏话,粗俗,影响也让人讨厌。
身长则影长(zhǎng),身短则影短。
长得高影子就会长一些,长得矮影子也会短一些,当然也有光线角度的影响,这些自然的现象,都会折射出一些内在的真理。
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
个人的名声,就等于回音,是个人影响力的延伸,一生的报应(福份),就等于身影,你做了什么,收获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循环,就是这样的。
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所以说:说话要谨慎,将有人应和它,做事要谨慎,将有人跟从它。为什么要慎言慎行,是因为你的言行都会给你带来相应的影响力,有好的也有坏的。善于说话的人,会引起大家都共鸣,不善于说话的人,会引起大家都反感。包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