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十几年,经常有朋友问我,哪个年级是最应该重视的?
说实话,无论几年级都应该重视。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而又最容易忽视的,其实是一年级。
很多爸爸妈妈们,都觉得一年级那么简单,我自己都能教。
偏偏这个一年级,蕴含了大量的基本功、学习习惯、思维模式,甚至是孩子对整个学校学习的感觉与认知。
一年级,如同整个学习生涯体系的奠基,看似简单,却每一步都包含着真功夫。
一年级绝对不是简单的aoe,更不是简单的1+1,而是以最简单的引入,训练着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一年级,刚开始学拼音,一定要注意三点:
一、写字标准,占格准确,包括握笔姿势,坐姿,从哪里起笔,从哪里落笔,哪一笔碰哪个线,弧度多少……
如同达芬奇画鸡蛋,看似简单,却又包含着无限的基本功。
二、读音准确,发音位置标准。
很多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容易犯一个错误,用家里的方言教孩子拼音。
一旦形成,到后来根本无法纠正,听力上也无法分辨正确的读音。
比如,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
中国文字之美,在于音律之美。
文字,配上优美的诵读,才有了灵动的魅力。
轻重缓急,停顿,无一不是真功夫。
如果发音字正腔圆,优美动听,抑扬顿挫,孩子对语文的兴趣也将大大的提升。
三、要训练孩子的拼读能力。
如果孩子看到拼音,就能流畅的读出文字,对接下来的阅读,将给予大大的自信,阅读能力提升,对接下来学习语文,将打下最坚实的一步基础。
一年级,将学习汉字。
首先学习汉字,而不是单纯的去认这个字,而是领悟这个字的含义,并且在脑子里形成一种画面感,并且能引申出与这个字相关的一些东西。
比如,“天”,认识了这个天,要让孩子感知一下天的广阔,天的瓦蓝瓦蓝,碧空悠悠……
天的白云朵朵,棉花糖似的云朵,在跟风儿捉迷藏,天上的太阳,笑眯眯的看着它们。
天上的小鸟,像音符,点缀天空,天高任鸟飞。
飞机,在天上划出一道道的气浪。
天是多么广阔,人的胸怀也如天空一样的宽广。
不要总认为孩子听不懂,你就不讲,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远远比你想象的要高要多。
很多美丽的语言都在于熏陶,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
文字之美,在于感知,讲多了,自然都会。
写字,如同写拼音一样,你要认真对待,不要觉得能写出来就行。
首先要注意笔顺,其次写的时候教孩子学习观察字形,并认真观察米字格每一笔在什么位置,做到胸有成竹,再落笔纸上。
学会了写字,慢慢的,要教孩子用这个字去组词,还要学会让孩子用这个词语,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再用这几个词语,组成一个片段。
要教孩子学会积累,滴水成海,积沙成塔,比如,看到春天,教孩子一些春天的诗,一些常用的关于春天的成语。
多读,多背,积累多了,自然就会慢慢领悟。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也许有一天,孩子会指着桃花告诉你,“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也许,他会指着鸭子告诉你,“春江水暖鸭先知”;也许他还会指着柳树告诉你,“万条垂下绿丝绦”……
学习数学,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学会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就像一个点,如果你的功底深厚,这个点就会开出一朵很大很美的花。
数学,就像链条,层层相扣,环环相绕,需要细心,需要推导,更要方向正确,否则,都是南辕北辙。
学习过程中,做题不是目的,做多少道也不重要,关键是你要把某一个知识点搞懂。
题目的深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不要做一些无用功,增添对学习的恐惧与反感。
见多识广没错,多做多刷也没错,但是,得看你处于哪个阶段。
基础不牢,拼命往上攀,孩子吃力,你也焦虑。
一年级很简单,但是要从这些最简单的东西当中,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思路。
尤其是学习习惯。
有了好的习惯,才会有更高的效率,还会有更清晰的学习模式,甚至对以后做事都大有裨益,真的是终身受益。
我从一年级带的孩子们,学习习惯就做得非常好。每天回来第一件事,洗完手开始写作业。
写作业的过程中端端正正,除了偶尔问问题,绝对是写完了再休息。
我锻炼过孩子的抗干扰能力,因为我们不可能这一路上一个人在学习,即便我们参加工作,也不可能给你一个人一间办公室,除非你是老板。
很多伟人,也经常到闹市口看书,提升自己的抗干扰能力。
凡事这一点做得很好的孩子,几乎都是三好学生。
一年级,刚刚走进学校的大门,第一感官认知很重要。
如果一年级里,学习过程很愉快,他对整个学校学习将会有大大的自信和热爱。
如果他感到吃力了,你和他一起解决问题,千万别带着问题一起来指责孩子。
愉快的学习,让孩子充满自信。
带着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更能提高孩子的逆商,和面对挫折的心态。
很多家长总是到自己教不了了才开始焦虑,都是第一次做家长,也许不尽人意,但我们尽了最大努力。
但是,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你完全可以请教资深的老师,寻求帮助的。
浪费钱,浪费精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切莫错过了孩子的花期。
科学育儿,我与你同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