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香清夏图》
▲宋马麟《荷香清夏图》纵40.9厘米横.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荷香清夏图》是南宋宁宗朝画院祗候马麟绘写西湖夏日风光之作。画中此岸高柳垂荫,碧荷点点;彼岸一带长堤,轻云萦回;湖面上舟船往来,游人、船家共赏湖山美景。作为马麟传世画迹中难得的长卷,此图生动地再现了时人画船载酒、畅游湖山的情境,为后人展现了南宋时期西湖的宁谧温婉之美。
2.《溪山行旅图》
▲宋佚名《溪山行旅图》纵24.8厘米横26.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溪山行旅图》描绘的是数九寒冬、漫山落雪之时,旅人驱赶牛车、渡河翻山的情景。对古木寒林的环境描绘倾注了大量心力,佚名之作的表现重心则集中于牛车过桥的惊险之状。反映了宋代商贸货运的状况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因而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3.《仿李成寒林策驴图》
▲宋佚名《仿李成寒林策驴图》纵.9厘米横.3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仿李成寒林策驴图》又名“寒林行旅图”,旧传为李成手笔,并被近现代画家张大千奉为“天下第一李成画”。画中山寒水冷,长松参天,一文士骑驴艰难行路,有“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之意。此图之精妙笔墨与新奇构图,使其成为了“文士骑驴”这一传统绘画主题下的不朽佳作。
4.《松磴精庐图》
▲宋阎次平《松磴精庐图》纵22.6厘米横22.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松磴精庐图》是宋代画家阎次平所绘的山水画,被专家定为“国宝”级作品。采用“一角”式构图绘成,左侧留白作水,以近似于“太极图”的虚实构成,营造出了鲜明的“阴阳”对比效果。展现了山水扇面浓缩于尺幅寸缣中的无限变化。
5.《长江积雪图》
▲宋佚名《长江积雪图》纵29.2厘米横.0厘米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博物馆藏
《长江积雪图》绘白雪皑皑、水天一色的沿江雪景。卷首群峰连绵,崖壑交错,枯木盘虬;卷中石台坦荡,矮栅环绕,几户人家生活其中;卷尾荒林萧索,远山明灭,残雪犹存。全图形象地再现了“雪压秦山白,云横陇树黄。二仪分上下,一水入沧茫”的诗意情境。
6.《溪山春晓图》
▲宋佚名《溪山春晓图》纵24.2厘米横.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春晓图》又名“江南春图”,旧传为画僧惠崇手笔。图中卷首绘春江宁谧之境,卷中写江村喧闹之情,卷末作春山无尽之态,详尽地展现了江南春归、山溪水满之时,禽鸟结伴戏水、高士泛舟垂钓的诗意情境。史籍记载,惠崇曾作春江丽景,并因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句而得以名传千古。在无可靠的惠崇真迹传世的当下,此卷与苏轼诗作或可共同作为了解惠崇小景山水的一条线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