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希金诗选》
[俄]普希金著刘文飞译
“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的诗歌精选集
刘文飞教授倾情翻译
名家点评:
普希金是俄罗斯精神的一个特殊现象,或许是唯一的现象。
——俄国作家果戈里
诗人是初次觉醒的社会意识之代表。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
他(普希金)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
普希金的诗在本质上与其形式一样是简明扼要的,他的每一首诗都是深刻反思的结果。
——法国作家梅里美
“这是怎样的诗啊!……俄罗斯语言一切丰富的声响、所有的力量都在其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它温柔、甜蜜、柔软,像波浪的絮语;它柔韧又密实,像树脂;它明亮,像闪电;它清澈、纯净,像水晶;它芳香,像春天;它坚定、有力,像勇士手中利剑的挥击。在那里,有夺目的华丽和温和的湿润;在那里,有着最丰富的旋律、最丰富的语言和韵律的和谐;在那里,有着所有的温情,有着创作幻想和诗歌表达全部的陶醉。
——别林斯基
这里没有滔滔不绝的能言善辩,这里有的是诗歌;没有任何外在的华丽,一切都很朴素,一切都很恰当,一切都充满着内在的、不是突然展现的华丽;一切都很简洁,纯粹的诗歌永远是这样的。词汇不多,可它们却准确得可以显明一切。每个词里都有一个空间的深渊;每个词都像诗人一样,是难以完整地拥抱的。”
——果戈里
内容介绍:
本书遴选了多篇最为后人所喜爱和传颂的经典诗作,主题涵盖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爱情和友谊、城市和乡村、文学和政治、祖国的历史和异乡的风情、民间传说和自然景致等等,类型包括政治诗、友情诗、爱情诗、山水诗、讽刺诗等。这些诗虽写于19世纪早期,但在今天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审美意义。读者们可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情。
普希金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诗人,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爱情和友谊、城市和乡村、文学和政治、祖国的历史和异乡的风情、民间传说和自然景致等等,在他的抒情诗歌中都得到了反映,所有这些题材都像一缕缕平行的红线,自始至终贯穿在普希金的抒情诗创作中。
普希金是个生活的歌手,对爱情、友情和生活的欢乐(以及忧愁)的歌咏构成了其诗歌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在其最初的诗作中,普希金就模仿巴丘什科夫等写起“轻诗歌”;后来,尽管忧伤的、孤独的、冷静的、沉思的、史诗的诗歌基因先后渗透进了普希金的抒情诗,但对于生活本身的体验和感受却一直是普希金诗歌灵感的首要来源。在普希金关于生活的抒情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又是爱情和友谊。
普希金是一位公民诗人,他是爱情和友情不渝的歌手,但他决不仅仅沉湎在情感的象牙塔中,历史和现实的事件在他的抒情诗中都有所反映,大致年卫国战争、希腊民族起义和俄土战争、波兰起义和西班牙革命,小至彼得的宴会、沙皇的凯旋、都市的沙龙和画展,都被普希金写进了他的抒情诗。
纵观普希金所有的抒情诗,可见其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无论是隐在还是突出,都是一致的、鲜明的,这就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幻想的歌手,一个充满正义感和自由精神的先知。
内容节选:
你和您
无意中,空洞的您,
被她用亲热的你代替,
她便在热恋的心中,
激起了幸福的思绪。
沉思地站在她的面前,
眼睛离不开她的身体;
我对她说:您真可爱!
我却在想:我真爱你!
年
真理
智者们早就在寻觅
真理被遗忘的足迹,
他们在久久地谈论
老人们古老的话语。
他们说:“神圣的真理
隐秘地藏于井底。”
友好地喝杯水,他们高喊:
“我们在此找到了真理!”
可凡人的某位恩人
(像是西勒诺斯老人),
他是凡人之愚蠢的见证,
他讨厌那井水和喊声,他抛开我们的难题,
第一个将美酒想起,
他饮尽了杯中的酒,
发现真理就在杯底。
年
2.《猎人笔记》
[俄]屠格涅夫著力冈译
屠格涅夫诗意小说的代表
俄国农奴社会的一幅画卷
名家点评:
他(屠格涅夫)不像同代的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不是传道家,也不想对他那一代怒吼……他试图站在一旁,以客观之眼观看战局。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柏林
在描写他(屠格涅夫)所珍视和熟识的东西的时候,他会把熟识的写成恰如其实的样子——换句话说,小说的素材的美或鲜明性不容许他去歪曲。
——苏联作家高尔基
屠格涅夫是人性的叙述者,也是时代的描写者。
——现代思想家、文学家胡适
内容介绍:
《猎人笔记》是俄国文学巨匠屠格涅夫创作的一系列短篇作品集,这些故事最初于年至年间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并于年作为单本合集出版。
故事在“猎人”的第一人称视角下展开,以行猎路线为线索,讲述了途中偶遇的各类农村居民、小贵族、农奴和自由农民的故事。书中通过揭示各个人物的性格复杂性——吝啬和无私、卑鄙和高尚、欺骗和爱,探讨了社会与时代、地主与农民、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同时描绘了俄国农村原始迷人的自然之美。
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乃比肩的俄罗斯三大小说巨匠,三位大师以各不相同的文学姿态引领着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文学,并接力使之跃上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如果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思想家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哲学家作家,屠格涅夫当为一位艺术作家。另外,不同于另外两位文学巨擘的是,屠格涅夫以诗歌登上文坛,后以小说家彪炳于世,《猎人笔记》便是小说家屠格涅夫的肇始性作品。
苏联作家索洛乌欣说过:“诗人若改行写小说,往往写得都很出色,反过来,却没有一个先例表明小说家转行为诗人会成为著名诗人。”索洛乌欣如是评说自然融合了这位抒情小说家的主观偏爱,但写诗起步的屠格涅夫写小说,确实写得别开生面。屠格涅夫的小说无疑有着诗人浪漫主义气质的投放、诗的激情与诗艺的带入,体现在《猎人笔记》里面的是优美简洁的俄罗斯语言和诗化叙事手段、主观抒情的大自然描写、诗意盎然的人物心里与性格描写等等,为俄罗斯文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范式。
《猎人笔记》体现了屠格涅夫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同时也决定了他有别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用法国作家莫洛亚的话说,仅用现实主义来定位屠格涅夫的艺术方法是不够的,还应补充上诗意两个字。《猎人笔记》印证了这位作家诗意现实主义的开创,并由此绵延至日后作家本人的小说创作,缔造了俄罗斯文学的诗意现实主义(也叫抒情现实主义,还有人把它叫做浪漫现实主义)的一派文学。
别任草地
自从我来到这儿跟孩子们做伴,已经过去三个多钟头了。月亮终于升上来;我没有立刻注意到这月亮,因为那只是细细的月牙儿。这没有月光的夜晚似乎像往常一样辉煌……但是不久前还高高地挂在天上的许多星星,眼看就要落到大地的黑沉沉的边沿上;周围的一切都寂静无声了,正如往常天快亮时一样:一切都睡得沉沉的,一动也不动,作者黎明前的好梦。空气中的气味已经不那样浓了,似乎潮气又渐渐弥漫开来……夏夜真短呀!孩子们不说话了,火也熄灭了……狗也打起盹儿;我接着微弱而幽暗的星光,看到马也卧倒了,耷拉下头……我也有点儿迷糊了;一迷糊就睡着了。一阵清风从我脸上吹过。我睁开眼睛:天已经麻麻亮了。还没有哪儿露出朝霞的红光,但是东方已经发白。四周一切都看得见了,虽然模模糊糊。灰白色的天空渐渐亮了,渐渐蓝了,也渐渐凉了;星星一会儿微弱地闪烁几下,一会儿隐去;地上潮湿了,树叶缀满露水珠儿,有的地方响起热闹的响声和人声,黎明时的微风已经在大地上徘徊游荡。我的身体经微风一吹,愉快地轻轻颤动着。我一骨碌爬起来,朝孩子们走去。他们都围绕着阴燃的火堆睡得很沉,只有巴夫路沙欠起上半身,凝神看了看我。我朝他点了点头,就顺着雾气腾腾的河边往家里走去。我还没有走出两俄里,在我的周围,在广阔的、潮湿的草地上,在前面那些发了绿的山冈上,从树林到树林,在后面长长的灰土大路上,在一丛丛染红了的亮晶晶的灌木上,在从越来越稀薄的晨雾中羞答答地露出蓝湛湛的真容的河上,都洒满热烘烘的朝阳的光芒,起初是鲜红的,然后是大红的,金黄的……一切都动了,睡醒了,歌唱起来,闹哄起来,说起话儿。到处都有老大的露珠水珠儿红光闪闪的,像亮晶晶的金刚石;迎面而来的钟声清新而纯净,仿佛也被朝露清洗过了;忽然,一群恢复了精神的马从我身旁飞驰而过,赶马的正是我已经熟悉的那些孩子……《俄国文学史》评《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既是一个伟大的文学事件,
亦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事件。
逐篇发表时显得无伤大雅的《笔记》,
其累加效应却相当之大。
写于—年间的《猎人笔记》却属屠格涅夫乃至俄国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这一成就无疑义,历久弥新。此书由一些很难被称为小说的短篇特写组成,描写叙事者带着猎枪和猎狗在其家乡波尔霍夫(Bolkhov)及其周边地区打猎时的各种偶遇。
本书特写所再现的农奴并非一般的人,他们在人性方面始终高于其主人,这便使此书成了对农奴制的强烈抗议。据说,此书给后来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留下强烈印象,使他最终做出废除农奴制的决定。
屠格涅夫的艺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这是公民作品,却不具“倾向”。它们依照生活原样描绘生活,选择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作为题材。它们充满真实,与此同时却又富有诗意和美。它们左右逢源,这正是40年代人苦觅而不得的中庸之道和中间风格。它同时避免夸张的漫画感和伤感的“仁慈”这两种危险,它完美无缺。
3.《战争与和平》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张捷译
一部乐观激昂的民族史诗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巨著
名家点评:
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苏联作家高尔基
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美国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
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
图书简介:
该作以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涵盖了19世纪初俄国和西欧国家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全书以鲍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祖霍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家族成员们的经历为主线,对当时的俄国社会生活做了全面的反映。此外书中还有大量关于战争、历史、哲学的议论,作者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的同时,表达了反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思想。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真实性。为了真实地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历史人物,传达出那个特定的时代的“气味和声音”,托尔斯泰在创作前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这部小说对十九世纪初叶俄国社会生活做了全面的反映。作者揭露了宫廷和政界军界各派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争夺权力的斗争,描写了上流社会的各种社交活动和领地贵族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写了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小说中对大大小小的晚会、舞会和宴会,对赌博、决斗和打猎的场面都描绘得非常具体和生动,还写了某些民间习俗,例如过节、占卜等。另一方面,小说反映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心理,尤其是表现了国家危在旦夕时各个阶级思想的动向和情绪的变化。
他听到自己头顶上不停地呼啸着的子弹,在他左边和右边不断有士兵惊叫着倒下去。但是他没有去看他们;他只注视着他面前在炮兵连那里发生的事。他清楚地看到一个红头发炮兵,军帽歪到一边,抓住洗膛杆的一头,而一个法国兵抓住另一头在往自己身边拉。安德烈公爵已经能看清这两个人的面部表情,显然他们并不明白他们在干什么。“这是怎么回事?我要倒了?我的两腿发软。”他想到这里仰面跌倒了。他睁大眼睛,希望看到法国人和炮兵们搏斗的结果,想要知道那个红头发炮兵有没有被打死,大炮是被夺走了,还是救下来了。但是他什么也没有看见。在他的上边已什么也没有了,只有天空——这天空很高,虽不明朗,但看上去仍然无比高远,上面缓缓地飘浮着灰色的云朵。“多么沉寂、宁静和肃穆,完全不像我那样奔跑,”安德烈公爵想道,“完全不像我们那样奔跑、叫喊和搏斗,完全不像那个法国人和那个炮兵那样脸上带着恼怒和恐惧的表情争夺洗膛杆,——在无限高远的天空中的云彩也不是那样漂浮的。我怎么以前没有看见这个高高的天空?现在终于见到了,我是多么幸福啊。是的,除了这无限的天空外,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骗人的。除它之外,什么,什么也没有。而且除了寂静和安详外,就连天空也没有。谢天谢地!……”
《俄国文学史》评《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的现实意义和影响自然会有潮涨潮落,我们或许在《战争与和平》中找不到任何可供模仿的东西(亦如我们如今所为),但是,托尔斯泰的星光永远不会被任何一个天体所遮蔽。
从人性的角度而言,你无法否认,这是行走在俄国大地上的最近几代人中最伟大的一位(不是最好的,甚或不是最伟大的,而只是精神上中最博大的),他即便不是一位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是整个俄国文学史中最大的人。
无论就篇幅还是就完美程度而言,《战争与和平》均为早期托尔斯泰之杰作。这也是整个俄国现实主义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整个19世纪欧洲小说中即便有堪与其并列者,亦绝无能出其右者,作为一部与19世纪之前小说构成对峙的现代长篇小说,其创新特性比《包法利夫人》和《红与黑》更为醒目。这是一部超前的先锋之作,它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领域和疆界。
4.《安娜·卡列尼娜》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力冈译
是托尔斯泰整个创作的核心之一
是托尔斯泰在他思想探索最为紧张
创作经历最为旺盛
艺术技巧最为纯熟时创作出的一部长篇小说
一部小说能对一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乃至整个民族的国际形象和世界地位产生多么重大的意义,《安娜·卡列尼娜》提供了一个出色的例证。
名家点评:
这是一部前所未闻的作品,是空前的第一部!
——俄国作家冈察洛夫
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内容介绍:
《安娜卡列尼娜》与《战争与和平》《复活》一起被公认为托尔斯泰最伟大的三部小说,其中《安娜卡列尼娜》不仅是这三部小说中承上启下的一部,也是托尔斯泰整个创作的核心之一,被视为俄国近现代文化崛起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全书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以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
小说揭露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和思想探索。
精彩片段:
安娜没有像吉娣一心希望的那样穿紫色衣裳,却穿了一件黑丝绒敞胸连衣裙,露出她那像老象牙一样光润丰满的肩膀和胸脯,以及圆圆的胳膊和纤手。她的连衣裙镶的都是威尼斯花边。她的头上,在她那没有掺假发的一头黑发中,有小小的一束紫罗兰,在白色花边之间的黑腰带上也有这样的一束。她的发式并不引人注目,引人注目的是那老师在脑后和鬓边翘着的一圈圈任性的鬈发,这为她增添了几分风韵。在那光润而丰腴的脖子上挂着一串珍珠。
吉娣每次看到安娜,都爱慕她,并且想象她一定会穿紫色衣裳,可是现在看见她穿着黑色衣裳,吉娣才觉得以前没有充分领略她的真正魅力。现在看到了她这幅出人意料的新模样。吉娣现在才明白,安娜不能穿紫衣裳,她的魅力就在于她这个人总是比服饰更突出,服饰在她身上从来就不引人注目。这件镶着华丽花边的黑色连衣裙就不显眼,这不过是一个镜框,引人注目的只是她这个人:雍容、潇洒、优雅,同时又快快活活、生气勃勃。
……
自从大家都开始跳舞以来,她还没有碰见过安娜,这时她忽然看到安娜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模样了。她在安娜身上看到了她自己在情场得意时常常出现的那种兴奋的样子。她看到,安娜醉了,饮的是男子倾慕的美酒。她熟悉这种心情,也熟悉这种心情的表现特征,现在就在安娜身上看到了:看到了眼睛里那颤动的、闪烁不停的光芒,那情不自禁地浮现在朱唇上的幸福和兴奋的微笑,还有那格外优美、利落、轻盈的动作。
《俄国文学史》评《安娜卡列尼娜》:
写于—年间的《安娜卡列尼娜》,较之于《战争与和平》便显然更少“世俗味”而更多道德感。
《安娜卡列尼娜》中没有独立的哲理性章节,但整部小说却弥漫着显在或隐蔽的道德哲学。这一哲学已较少非理性,较少乐观,而更具清教色彩,每每让人觉得它与小说的主要基石并不吻合。
两部伟大的唱片小说均有着不确定的结局,但是,如若说《战争与和平》仅仅暗示了生活的无穷延续,小说所描写的仅为这一生活之片段,那么,《安娜卡列尼娜》则明确指出此路不通,这是一条在旅人踏上之前便将逐渐消失的道路。事实上,托尔斯泰在完成《安娜卡列尼娜》之前便已步入那场最终导致其思想转向的危机。《安娜卡列尼娜》困惑的结局,不过是托尔斯泰自己所体验到的悲剧困惑之反映。
《安娜卡列尼娜》引发一场道德和宗教危机,这使托尔斯泰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在写作这部小说之前,他便已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13.html